词条 | 大彭 |
释义 | 上古国名,国都彭城(今徐州),范围包括以今徐州为中心的苏鲁皖豫交界处,奠基者是尧舜时代的大臣篯铿。尧帝因篯铿功高而赐以彭城之地,篯铿由此成为大彭国的先祖,后世遂尊称其为彭祖。夏启破坏禅让制并统一天下后,分封股肱之臣,篯铿之子篯寿因此正式建立藩国,号曰“大彭”,篯寿本人为诸侯之长,号称彭伯。 大彭作为夏朝的藩属,地位十分重要。它地处夷夏之交,东为蚩尤故土,西接中原腹地,是拱卫夏朝、控制东夷的重要力量。大彭的先祖篯铿长期与大禹共事,同为舜帝廿二大臣,篯铿之子篯寿又是夏启的开国元勋,因此其与夏朝的关系十分紧密,在夏朝初年是所有诸侯中最具势力的,也是天子引以为援的臂膀。古籍《竹书纪年》中记载:“帝启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武观是帝启的幼子,在篯寿的征讨下投降,这充分说明了大彭做为诸侯之长的地位。西汉孔安国的《尚书正义》提及:“诸侯之长谓之伯也”,伯、侯伯常常是古史中诸侯之长的代名词,而其作用就是替天子征讨不臣之邦,也是后世霸主的前身。 少康之时,大彭因为旁支豕韦的分出而削弱了自身的实力,丧失了侯伯的地位,而昆吾及其旁支顾国逐渐取而代之,成为夏之侯伯。商汤兴起后,大彭与之结盟,由于昆吾为商汤所灭,大彭及其旁支豕韦随即又成为商之侯伯,并为殷商讨伐不臣之邦,《竹书纪年》载:“(外壬)元年庚戌,王即位,居嚣,邳人、姺人叛。(河亶甲)三年,彭伯克邳。五年,姺人入于班方。彭伯、韦伯伐班方,姺人来宾。”大彭和豕韦的势力在河亶甲时期开始膨胀,进而影响到了宗主国商王朝的利益,于是武丁时期,商朝讨伐大彭、豕韦,并先后灭此二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