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金山
释义

大金山,又名大绀山,位于广东省云浮市。大金山脉呈南北走向,南起云安县南盛镇小洞村与石城镇(托洞)红山村,北至云城区高峰镇大台村,跨南盛、托洞、茶洞、高村、云城、高峰等镇,绵延30多公里,东西宽5-8公里,山岭叠嶂,雄伟壮丽。余脉北延云浮(云安)、郁南县边界直至西江沿岸六都、都杨(都骑、杨柳)等镇,构成三列东北偏北向的低山地,中支向安塘镇伸展,南连云浮云雾山,海拨500米以上的山峰有40余座。

大金山主峰--位于云浮市区城北石板坑西北、高村镇金山村之东,是云城与高村两地界山,最高峰海拨1086米,是云浮市第二高峰(仅次于云浮大云雾山海拨1140米),现云浮电视发射塔和微波发射站就建在此最高点处。有山路能开车从高峰硫铁矿的山路上至山主峰顶,另一条是从云浮市区城北过境公路旁石板坑村入新扩阔的一条山石路上大绀山,此一主路则可通达高村镇上。另一道路山高路弯,陡峭险要,山路驱车盘山而行逶迤而上只到达高村境的金山村海拨约900米高处。

大金山上又盛产钨锡矿,钨锡矿产于寒武系变质岩及燕山期的花岗岩中。民国时就有山民采挖锡矿石,以前民称“锡米山”。在东北麓长排岭地区蕴藏极丰富的硫铁矿、铁矿和毒砂矿(伴有金、银、锡等元素的),著名的云浮硫铁矿集团就在此处。大绀山南北各有一峰称南、北小绀山,南小绀山海拨1059米,北小绀山海拨1038米。此山虽不是旅游名山,但大绀山区峰峦叠嶂,气势磅礴,云霞常覆其半,这“绀岭层峦”是云浮古东安县时八景之一。在大绀山山上,除了山外连山景色迷人空气清新以外,这里一山有多种的独特组成的地质地貌也是为人所吸引和称奇。大金山山上地质年代古远,岩石成分复杂,其构成成土母质的岩石主要有岩浆岩和混合花岗岩、碎屑岩及变质岩、碳酸盐岩等。大绀山岩溶地质,石头多,陡峭,构成不少岩溶溶洞和石芽发育等特征。云浮从三迭纪经侏罗纪至白垩纪中生代(距今2.35亿年至6600万年),长期处于陆地环境,沉积了一套碎屑岩系。在三迭纪,印支活动波及云浮境,引起岩浆活动,中性岩体侵入到大绀山弧形构造内。早侏罗世燕山运动大爆发后,云浮境内又曾多次发生岩浆活动,先后有三期酸性岩体入侵,伴随的热液成矿作用形成了现云浮大绀山脉的丰富的有色金属和硫铁矿藏和不同高度就有不同地质地貌。随着开挖出来的山路便可清楚看到这不同地质地貌景象。

此山上土壤一般多较瘦,山上因土壤的垂直分布关系,海拨500米-680米多为红土壤和海拨500米以下多为赤红土壤,680亦-1000米以上多是黄土壤,1000米以上划为南方山地草甸土。该山的特点是随着海拨的升高,有机质层增厚,有机质和全氮也达到一 、二级水平。这里的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层次,随着海拨的升高,植被分布的变化顺序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草类等各种奇花异草。每一海拨高度每一季节就有不同的林木景色,寒冬时候山顶温度可低至0度以下,山上所有草木上会被霜冻成冰,遍山银妆素裹,晶莹剔透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人站在高山之巅,山风凉拂 ,纵观云浮四周景色,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群山如黛,一片苍茫,辽阔静默且壮美。山下一切事物都显得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虚幻。我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凡夫俗子们生活,很少给我们喘息的机会。此时此刻,心灵才有一份久违的宁静与平和。根据《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规定,经云浮市人民政府批准,位于云城区与云安县交界的“大绀山”于2010年初正式更名为“大金山”,同时,由“大绀山”衍生的“大绀山山脉”、“小绀山”更名为“大金山山脉”、“小金山”。云浮市地名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指出,“大绀山”更名为“大金山”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还原历史,符合实际。大绀山原因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并有金矿,故名大金山,后因“绀”与“金”谐音,演变为大绀山。将“大绀山”更名为“大金山”,还原历史,符合实际。二是利于地名的规范化、标准化推广。“绀”的地方(白话)读音与“金”谐音,但普通话读音ɡàn,与“金”完全不同。“大绀山”更名为“大金山”,有利于地名的规范化、标准化推广。三是通俗易记,方便群众。“绀”字义为红青,微带红的黑色,字义比较深奥,群众一般难以理解,将“大绀山”更名为“大金山”,通俗易记,方便群众。四是符合当地习俗,得到群众认可。当地群众一直以来都认为该山叫“大金山”,而对“大绀山”书名叫法不清楚,比较模糊。也习惯使用“金山”两字,而不是“绀山”,如云安县高村镇有金山村委会、金山茶场,市区有金山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