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肠虚寒证 |
释义 | 大肠阳气虚衰而不能固摄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肠虚滑泄证。多由素体阳虚,或过食生冷,久病伤阳,久泻久痢,使大肠传导失常所致。临床表现为下利无度,完谷不化,粪便色淡不臭,或大便失禁,甚则脱肛、肠鸣、腹痛隐隐、喜热喜按、四肢不湿、舌淡苔白滑、脉沉弱。大肠虚寒证以大便滑泄不禁为特征,多兼脾、肾阳虚的表现。大肠阳气虚衰,失却固摄之作用,门户失控,因而下利无度,甚则大便失禁或脱肛。阳虚阴盛,寒从内生,寒凝气滞,见腹部隐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滑,脉沉弱,均为阳虚阴盛之象。治宜温中散寒,涩肠止泻,方用理中汤合桃花汤、真人养脏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