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草原蜣螂
释义

大草原蜣螂(学名:Canthon pilularius)属鞘翅目蜣螂科。体暗翠绿色,稍带光泽。前翅为鞘翅,相当隆起,满布致密皱形刻纹, 雌虫外形与雄虫很相似,惟头部中央不呈角状突而为后面平、前面扁圆形的隆起,顶端呈一横脊;前胸背板横形隆脊近似直线,两侧端不呈齿状突角,且只有外侧的深凹,明显可见。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有一定的趋光性。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

中文学名:大草原蜣螂

拉丁学名:Canthon pilularius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鞘翅目

科:蜣螂科

英文名称:Dung Beetle

外形特征

大草原蜣螂体型为略扁的椭圆形,体长15mm毫米。体色为略带光泽的暗翠绿色,头扁平,雄性头部有角。体躯厚实,背腹均隆拱,尤以背面为甚,有金属光泽。头前口式,唇基与眼上刺突联成一片似铲,或前缘多齿形,口器被盖住,背面不可见。触角8-9节,鳃片部3节组成。前胸背板宽大,有时占背面之半乃至过半。小盾片于多数属类不可见。鞘翅通常较短,多有7-8条刻点沟。臀板半露,即臀板分上臀板、下臀板两部分,由臀中横脊分隔,上臀板仍为鞘翅盖住,下臀板外露,此为之重要特征。

生活习性

成虫、幼虫均以动物粪便为食。其成虫铲形的唇基刺突联片切取粪块,滚运土下,筑室,再把粪块加工成育儿球,每球产卵1粒,孵化后幼虫即生息其中,直至羽化为成虫。成虫常在夜间活动,亦多有白天闻粪而动者,有趋光性。是一种完全变态昆虫。

生长繁殖

处于繁殖期的雌蜣螂则会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在其中产卵。球内的幼虫把身体镶嵌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不停的转动,不停的进食。里面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大,这给幼虫发育提供了条件。雌蜣螂总是来回依次轮流滚动着它的每一个孵化球,并慢慢地用土把它们盖起来。它来回地翻滚,以便使每一个小球能与潮湿的地面接触。雌蜣螂伸出后腿,比量着每一个球的大小,这对于保持每一个子女有足够的食物是至关重要的。雌蜣螂用土壤覆盖着小球,这层外衣保证里面的幼虫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里生长。经过几个小时的不停滚动,小球包上了一层红色的粘土,它保护着里面的小蜣螂,这个地下洞室就是小蜣螂逃避捕食者、成长发育的好地方。孵出的幼虫以现成的粪球为食,直到发育为成年蜣螂才破土而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