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存在心理治疗 |
释义 | 定义存在心理治疗并不是一种可以清晰界定的治疗技术,而是一种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治疗模式的哲学取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疗法有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所创立的意义疗法和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倡导的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疗法。 一、 基本理论(一) 人性观 弗兰克认为对生活意义或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求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要,而且人类存在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也没有一种预先设计的或选定的存在意义,人类是处于一种持续在转换、演进和创造的状况之中,人不断在发现和质疑我们存在的意义。一个人如果找不到生活目标,或因某种挫折失去了生活目标,或因环境巨变,感到生活迷惘,就会有“存在挫折”和“存在空虚”的心理伤害或心理困惑。 (二) 自我察觉观 存在心理治疗认为,人之所以能做出决定及反应,是因为人拥有自我察觉的能力。察觉能力越强,自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拓展人的察觉能力也就能增进我们充分体验生活的能力。 存在心理治疗就是试图通过当事人的自我察觉来反思或顿悟自己心里困惑的原因所在。 存在心理治疗认为,当事人的察觉能力愈来愈精进时,其自我实现的潜能就愈加可能得到发挥,其改变原来的行为模式的可能性就愈大。 (三) 自由与责任观 在存在主义看来,自由与责任是一体的两面,愿意承担责任则意味着获得了改变的自由,而推卸责任则意味着对改变的抗拒。治疗者的作用就在于启发当事人已经浪费太多的生命时光在逃避,而应勇敢、明白地接受自己能做选择的事实,鼓励他们学习运用选择的自由,即去尝试选择比现在有限制的存在方式更为充实、美好的存在方式。 (四) 自我认同与人际关系观 存在心理治疗者认为,那些陷入心理困惑的人既害怕孤独,又失去自我认同。存在治疗鼓励当事人鼓起勇气努力发掘自我核心,学习如何利用内在力量来生活,学习自我设计生活。在接受孤独与疏离体验的同时,学会自主地与他人发展社会关系。 (五) 生命意义观 “存在的虚无”是心理障碍的终极问题。意义疗法鼓励当事人重新发觉生命中的意义,当然,意义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来自投入创造后的副产品。 (六) 焦虑和死亡观 存在主义认为,自由和焦虑是一体的两面,有自由时就会出现焦虑,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自由的眩晕”。存在心理治疗的目标是鼓励当事人愿意接受和挑战生活中的正常焦虑,这同时意味着对新生活的开放态度和探险精神。在存在心理治疗者看来,焦虑不仅不一定是病态,反而是一种治疗工具和创造性材料,焦虑可被转换成当事人冒险实验的能源。 存在心理治疗认为,对死亡的健康察觉具有重要的心理治疗作用。它能使当事人以更真诚的态度和方式去生活,改变目前不良的旧习,珍惜有限的生命,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二、 存在心理治疗的程序及技术要点存在心理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增进当事人对自己的察觉,认识与接受人不能逃避行为的自由和选择责任的事实,勇敢地面对在自我抉择时所衍生的焦虑,重新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义,或发掘挫折中的新的意义,克服受限制的存在状况,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和驾驭生活。 其治疗程序及要点如下: 第一阶段: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首先要鼓励当事人在接受治疗时应尽量开放自己的心灵之门。其次,要协助当事人认识与澄清自己面临的问题,剖析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人生观在困境形成和处境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阶段:帮助当事人认识自我,探讨生命的意义,寻回失落的生活目标。 第三阶段:鼓励当事人将在治疗过程中学到的新观点和认识化为行动,尝试改变原来的生活模式和行为方式,使生活更具有或获得新的意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