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粗布凉席 |
释义 | 粗布即老粗布,老土布,是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它所具有的纯棉 质地、手工织造、民族图案、古老民间工艺等特点显的尤为珍贵。 老 粗布凉席,即老粗布四季毯又叫老粗布线毯,可以认为是加厚的老粗布床单,它是五股线织的,因此更厚重,用起来更舒服。老粗布凉席是利用纯棉粗布冬暖夏凉的特性,在线毯的基础上略加改进而成,一般的手织线毯和凉席区别不是很大。其实无论床单还是线毯,一年四季都可使用,特别是线毯又叫四季毯,夏天可以作为凉席来使用,冬天可以当棉毯,是非常实惠的一种。 工艺特点织布使用纯植物染色剂,以手织手纺和老式脚踏斜织机为主要工具,以纯棉纱、天然彩棉为原料,通过对用料、花色、品种的不断调整更新,追求生态、环保、天然、健康,逐渐形成了包括床品、服饰、挂件、布艺等一系列居家产品。采用传统的织布文化底蕴与现代织布工艺相结合,开发的纯棉手工系列新产品小巧玲珑、美观大气的工艺品,100%纯棉、花色独特、雅观大方、手感厚实、美观耐用、不褪色、冬暖夏凉,富有良好的吸水性、透气性等特点! 手织布在中国有着数千年历史,曾在中国纺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中,它所具有的纯棉质地、手工制造、民族图案、古老民间工艺等特点使其再次受到现代消费者青睐。 手织布的图案意境,是靠各种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来体现,面不是具体的事物形象,通过抽象图案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侓,它反映生活的形式是曲折的、间接的,因而更具有艺术魅力。在纺织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手织布工艺能流传至今,堪称奇迹。 千年辉煌史早在商周时期,我们北方黄河流域就已出现了一种木制纺织工具——腰机。它在使用时席地而坐,结构极为简单。而汉代斜梁机的出现,则标志着纺织技术的逐渐成熟。在山东嘉祥武氏祠汉画石像上的“曾母投杼”图中,曾母使用的斜织机即是今日遍及鲁西南家家户户立式织机的先祖。汉代斜梁织机上卷经轴经木、综、蹑等关键部件均已具备,使用时可以手脚并用,大大加快了纺织速度。在今天看来这种织机结构过于简单原始,但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欧洲直到6世纪才出现,13世纪才被广泛运用。 锦在纺织物中代表着最高的纺织技术。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齐鲁大地已是我国产锦的中心。“齐纨鲁缟”号称“冠带衣履天下”。元明之际,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大面积种植,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葛麻丝织绣工艺糅进棉纺工艺,形成了独特的鲁西南织锦。经过明清两代织具的改进和织造工艺的发展,鲁锦艺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清代,鄄城织锦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成为大内御用之物。至今中央美院研究所还收藏着清代鄄城鲁锦数百个品种。 72道制作工序粗布的织造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先后要经过大大小小72道工序,主要有纺线、染线、扽线、经线、闯杼、刷线、掏缯、吊机子、织布9道主工序。每道主工序里有诸多子工序,全部采用纯手工工艺。织造工具几乎全是木制的,结构都很简单。随着鲁西南劳动妇女对纺织技术的不断革新,民间织锦由最初一把梭、两把梭,发展到13把梭,最多可达20把梭。 粗布凉席的图案意境,是靠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纹饰来体现的。通过抽象图纹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和谐美,极具艺术魅力。如今,嘉祥鲁锦在最初的平纹、斜纹、缎纹、方格纹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枣花纹、水纹、狗牙纹、斗纹、芝麻花纹、合斗纹、鹅眼纹、猫蹄纹等8种基本纹样。早期的二匹缯,已发展到现在的四匹缯、六匹缯、八匹缯。 粗布凉席用色通常是红绿搭配,黑白相间,蓝黄穿插。不同配色,不同纹样,艺术效果也全然不同。一团团洁白的棉花,经嘉祥妇女灵巧的双手,能够纺、染成22种基本色线,织成1990多种绚丽图案。“黑镶边长流水”图案是自明清以来极为流行的传统纹样,纯黑的平纹镶边,红黄绿色彩鲜艳的流水纹,反映了人民大众期盼幸福生活细水长流的愿望。“迷魂阵”、“喜字锦”,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妇女们从复杂工艺中领略到的乐趣。织布能手,凭提花斗纹的技巧,可织出形象逼真的人物、动物和各种花卉图案,如“孔雀开屏”、“枣花竹节”、“十样景”、“外廓城、里廓城,当中坐着老朝廷”、“八砖铺地九项门,楝子开花转遭围”、“小猫蹄、大猫蹄,中间串着一根筋”、“八砖、七砖、柳条花”等,真可谓巧夺天工,五彩斑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