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次韵高子勉·君不居郎省 |
释义 |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次韵高子勉· 君不居郎省 创作年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君不居郎省,还应上谏坡。 才高殊未识,岁晚喜无它。 枥马羸难出,邻鸡冻不歌。 寒炉余几火?灰里拨阴何。 作品赏析《次韵高子勉》共有十首,这是第四首。高子勉,名荷,江陵人,自号还还先生。能诗。黄庭坚曾称赞他说:“比得荆州一诗人高荷,极有篆力。使之凌厉中州,恐不减晁、张,恨公不识耳!”(《与李端叔书》)《次韵高子勉》是高荷与黄庭坚众多唱和诗中的一组,作于1102年(宋徽宗崇宁元年)。其内容以对高荷的推许、奖掖为主,兼述二人交游和他自己的情怀。这组诗同时又有为高荷提供学诗楷模的作用,所以艺术上也极其精研。 这首诗赞美高荷的才华,同时叹其怀才不遇。开首二句用“不……还应……”构成排除句式,盛赞高荷非“郎省”、“谏坡”莫属。第三句忽然一转:“才高殊未识”,道出了此首主旨。至第四句又一转,反以“岁晚”、“无它”为“喜”。五、六句再变,由高荷不遇联想到“枥马”与“邻鸡”。“枥马”“难出”,是因为它本身“羸”弱;“邻鸡”“不歌”,是因为怕“冻”。在以称许他人为宗旨的诗作中写入这类诗句,完全是出人意表的。可是黄庭坚大胆地用它们作为反衬,更加深了高荷怀才不遇的悲剧意味,“寒炉余几火”从枥马、邻鸡再度折回到高荷身上来。用“寒”,用“余”,用“几”,突出呈现高荷的清贫生活。然而作者的诗思刚在生活上兜了个圈子,又立即转变到“才”上来了。“灰里拨阴何”的意思是说,高荷在严寒之中拨火助燃,脑子里则构思着新的诗作,跟阴铿、何逊一样水平的不朽诗篇,将在拨灰的同时产生。黄庭坚的本意是要用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阴铿、何逊比喻高荷,但吐而成句,却说是从灰里找出阴、何来。这种奇妙的构思,特殊的句式,在别人的诗作中是少见的。这首诗的用笔始终如虬飞蠖舞,是黄庭坚“曲折三致意”的创作方法运用得最成功的篇章之一。 这首诗擒纵开合,结构新巧,音节自然,用语独到,是黄庭坚苦心经营的力作。尤其是多用曲笔,多生波澜,随处化俗为雅,化故为新,构思常常出人意表,代表了黄庭坚诗作“惊创新奇”的一个侧面。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间(1064—1067)进士。宋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