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贝应夔 |
释义 | 贝应夔,出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方腊军中太子方天定的杭州二十四将之一。贝应夔是东罗马帝国名将贝利撒留的后人,贝利撒留被查士丁尼大帝贬黜后,其后代逐渐流落到东方,才改姓贝,并融入中华民族,贝应夔本人深受家族传统影响,自幼习武学艺,武功高强,忠义过人。在《水浒传》第九十五回中,贝应夔被武松一刀砍下马。 中文名:贝应夔 国籍:南国 主要成就:镇守杭州 主公:方腊 身份:杭州二十四将之一 出处:《水浒全传》 人物概述贝应夔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方腊军中的一员神秘猛将。 背景故事贝应夔的先祖是东罗马帝国第一名将贝利撒留,贝利撒留被放逐后,其子孙流落远方,他与一名宫女所生的私生子马克西姆斯·贝利撒留最后定居在回鹘,后来马克西姆斯的儿子裘力斯·贝利撒留又加入唐军,取汉姓贝,贝家一直家传贝利撒留的甲胄骑兵战法和各种兵法,立下过不少功勋。 唐亡后,贝家又远走西域,一直郁郁不得志,并一度放弃兵家传统。直到贝应夔,这位日后被西域各族称为“贝战神”的名将,在10岁时无意中发现家传的兵书。贝应夔刻苦学习,曾为中亚数个部落效劳,一次贝应夔出兵咸海,回乡后竟发现家园不见了,他没有办法,只得孤身一人骑着大宛马向东方去。 后来贝应夔参加了方腊起义军,在于宋江的战斗中贝应夔被武松斩杀。 相关记载夔者,贝氏也,其生年不详,生于高昌回鹘。父罡平,回鹘诸部勇者也,善刀兵,谋军法,诸部皆以其为才也。娶于阗女为妻,翌年诞夔。初六甲,母常梦兵戈之事,梦惊,身心益疲。罡平请医者及巫者,详察,皆无策,具言无良法也。是夜,母又梦兵事,战之惨烈,皆胜于前梦,忽一金光出,众军皆惊,但见现一神人,呼为“战神”,众军伏地而拜,战神曰:“西域之地,遍遭兵戈之祸,具所全无,唯贝氏后人可挽狂澜。”言讫,化作金光,坠于母腹。母惊醒,恍然一梦也,未几,腹痛,遂诞夔。初诞下,夔遍体金光,大笑不止,声传于数十里之外,众人惊奇为神人也。回鹘长老曰:“此子天性神异,长成必为我诸部人杰。”及十岁,夔于后山玩耍,除草窠而现地穴,夔深入其中,地穴长而狭也。走数里,前路隐现闪光,及数步,豁然开朗,至一厅,其宽其大也,正中立神像,刻字“战神贝利撒留之灵位”。一铁箱,年久而锈蚀,内中之物露大半,夔剥去锈迹,将内物拿起,乃一兵书也,上写“贝氏兵法”。分两篇,前篇所记贝氏兴衰之史,后篇记战神兵法数章。 (注:贝氏先祖,西洋拜占庭帝国首将也,屡立大功于朝,力勇过人,更兼足智多谋,西洋诸国皆称其为战神也。后见疑于帝,遭贬,逐于西域,后人分于西域各处。其幼子马克西姆斯定于回鹘,其孙裘力斯入唐,取汉姓贝。后子孙数代,皆凭其先祖战法,殊立功勋。唐亡,贝氏远走,不得其志,后分为数支,各自散落,战神兵法亦失传也,后为夔所取。) 夔得兵书,每日刻苦习练,无论夏冬。及弱冠,勇武智谋皆冠于回鹘,神箭百步穿杨,堪比飞卫、李广。见任于回鹘诸部,行出兵杀伐之事,每战必胜,西域各国皆赞其勇、惧其威,敬畏恍若神明,甚者称其为“贝战神”。初,花剌子模欲一统西域,遣军八万围回鹘王帐,夔以万人敌之,亲率三千死士,绕其后,大破之,斩首两万余级,掳相国、将军以下三万余,俘获无数。黑汗征于阗,以十万众围其都,于阗王求于回鹘,时回鹘诸军战于夏、辽,无暇西进。夔请死命,召各部悍勇之士七千,解于阗之围。夔以两千军分抄两翼,以三千军猛攻正营,亲领两千骁果,击敌薄弱处,大败黑汗,斩首三万余级,掳五万众,俘黑汗太子。自此声威大震,西域各国但闻战神之名,皆俯首称臣,而不敢有悖逆之心。 夔有大功于王帐,拜大将军、相国职。然回鹘主疑其功高盖主,有废立之心,又听小人谄谀,言夔时有篡夺之心,王益惧。乃召夔,谓曰:“吐蕃诸部久不朝贡,公敢征伐否?”夔曰:“王命何足辞?愿往之。”率两万军征吐蕃,大破之,至于逻些城,吐蕃赞普捧王印而降,誓言永世朝奉,再不敢有贰心。夔班师,以复王命,王赞誉之。及回下处,忽有家仆至,浑身血污,夔问其故,家仆言曰:“公征吐蕃时,王命斩尽贝氏,小人拼死而逃,以报公,望早图之。”言讫而亡。夔忍悲痛,葬家仆,乔装打扮,离王帐而至于阗,见于阗王,备说其故,欲借兵而报家仇。于阗王叹曰:“于阗国小民稀,无此力报将军私怨。”夔无奈,东至夏,再言借兵之事,夏主疑惧,逐之。夔大窘,离夏而东游于宋。身无长物,止有军器随身,一路卖艺而谋生计。 路径延安府,途穷,闻州府募义士,遂往之,围场之上连败豪杰,老种经略惊异之,遣麾下提辖使王进试之。相斗三合,进败,老种经略赞之,问其姓名,夔不言,只言无家之人,愿乞首还乡。老种经略允之,赐钱财,夔辞别延安府。游于济州,路资散尽,复窘,至东溪以卖艺谋生,逢晁天王,天王赞其武艺,赏五十两,欲拜为教师,以教乡丁。夔叹天王之义,言日后必报其恩。居于东溪半载,每日与天王习练,畅谈古今兴亡,常抵足而眠,教为挚友。忽一日,夔辞别天王,欲东游学道,寻天地之意,三拜天王而去。 后三年,夔游四方,访高明贤士,坐而论道,家仇日淡,而境界日深,至于化境。宣和元年,夔寓居东昌,深居而简出,每日研习道法,不问世事,隐世之高人也。忽一日,天王寻至下处,夔大喜,跣足而迎。天王曰:“吾起于梁山,兄弟相亲,上下同力;自江上山,屡立大功,然每言招安之事,军师、头领趋之,令人齿冷,吾遭排挤,而无回天之力。今曾头抢吾马匹、伤吾兄弟,此良机也,请弟以襄助之。”夔愧曰:“兄长大恩,无以为报,虽肝脑涂地,何所辞也。”天王曰:“弟可潜入曾头,寻机杀吾,凭弟箭法,定一击而中。”夔惊讷半晌。天王又言:“江必招安,吉凶难测,只得如此。吾死,立遗言,生擒史文恭者,梁山之主也。梁山有此能者,唯林教头。然教头有勇武而无经略之才,李俊可为之,冲为辅,可领兄弟东出南洋,再寻生路。”言讫,天王含泪执一箭与夔,上刻“史文恭”三字,叮嘱切切,梁山前途,系于一箭。夔泣拜天王,再三推辞:“弟万不敢行此,兄长三思!!!”天王曰:“如不应,吾今日自戕于此。”夔无奈,泣而跪领此箭。 果不上半月,天王死于曾头,皆夔所为也。自此夔闭门谢客,观望梁山举动。然事与愿违,梁山终受招安,夔心灰意冷,变卖家财,再次出游。又闻江南方腊起义,称圣公,夔心道:“今腊举事,朝廷必剿之,江定为先锋。罢!!!以天王之死求得生路,汝等弃之如芥草,自作孽不可活也,屠汝等以谢天王。”遂往之,中途结识邓元觉、石宝、厉天润等,于太湖畔结识费保,皆拜为兄弟。此后江南数战,夔皆为先锋,攻城略地如无物也,圣公数赞之,称为“战神”。遣太子定天守杭州,欲拜夔为国师,夔坚辞曰:“宝光参悟佛法,智勇兼备,可为国师矣。”又拜南离大将军,夔又辞曰:“石宝之才,不下于吾,精通巧计,可为南离。”再拜镇国、辅国大将,再辞曰:“天润谋而善断,司行方勇而益坚,此二人可谓大将也。”圣公无奈,授其杭州二十四将之首,夔欲再辞,众人言:“如再辞,某等必离去。”夔只得受此职。夔三让杭州,传为佳话,江南小儿皆知“贝应夔三让杭州”。 宣和五年,朝廷伐方腊,以江为先锋。时夔于杭州整军备战,闻江来,切齿之恨,誓言定斩江以谢天王。然战事不利,南军屡拜于北,而至于杭州。夔言:“吾闻梁山之中,韩神最为勇悍,今已死,吾无所畏者。其下诸如大爹帝、美髯公、天人松之辈,皆宵小耳。”首战梁山,南军小胜。次战,丧数将于阵前,夔屡请战,而太子疑其寓居东昌,恐与梁山有染,不用。后数战,南军情势日危,夔再请战,太子允之。披甲上阵,连败梁山四虎,江大惊,遣大爹帝李逵应战,相斗五十合,逵力有不逮,再遣美髯朱仝、天人武松。夔力敌三雄,全无惧色,又斗百余合,三人力疲也,夔愈战且勇,奈何太子恐其有失,鸣金收兵,夔忿忿而还。 是夜,夔巡营,忽见黑影闪过,疑为宋军斥候,夔纵身一跃,擒之。带至大帐,问曰:“汝来何为?”答曰:“公不识天王呼?”夔大惊,引于内室密谈。斥候具言:“小人乃天王亲信,奉林、李头领之命,备船速往海港,将衣甲与小人,速离,切切。”夔知其意,长叹一声,乔装离杭州,后与费保等人聚于太湖,杭州城外战死者乃斥候也。征方腊毕,江等回朝受封,俊与二童借故离去,至太湖,而造船出海。夔问曰:“教头乎?”俊曰:“教头身染风瘫,恐来日无多。”夔默然,不几日,众人及下南洋。后几年,俊立暹罗国,拜夔为东厅枢密使、骠骑大将军,封西平郡王,翌年,夔辞内外事,隐于乡间。宋绍兴三十年,夔卒,俊以国礼葬之,追封秦王,加太师衔,谥文正。有子三,皆贤能之辈,留《贝氏兵法》八篇。 太乙有言:夔者,战神也。然上屡疑之,纵有大略而无显现之期。书曰,士为知己者死。其夔公之谓也?知者死矣,而存者无知之者,其不幸也。胸有万里江山,而无抵足之友,似伯牙失子期、管仲离鲍叔、羊祜遇陆抗,心向往之,而无期遇之期。嗟乎!吾期会者,吾知之者,何也?闻高山流水之音,徒不见其人,悲夫!钟鼓不语,而乐者知其言也。 角色分析贝应夔的悲喜剧的根源都是他那位显赫的祖先——贝利撒留,贝利撒留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将领之一,最终得到的是被流放的下场。贝应夔则执著于再现祖先的荣耀,一方面帮助晁盖,一方面又帮助方腊,因此,虽然他有绝世武功,但是由于忠义自古难两全,他最终是注定要从尘世隐退的。 文学评价贝应夔是《水浒传》中十分出彩的一名角色,尽管出场时间不长,但一个“猛将”评价,就足以令他名垂千古,他的高超武艺和兵法韬略完全不在战斗中展示,读者却照样能从侧面感受到,不能不说作者的写作手法实在是高超。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