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传统堡寨聚落研究:兼以秦晋地区为例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丛书名: 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 平装:385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9787564119027, 7564119020 条形码:9787564119027 商品尺寸: 23.6 x 16.8 x 2.2 cm 商品重量: 621 g ASIN:B00352E3W6 内容简介《传统堡寨聚落研究:兼以秦晋地区为例》图文并茂,信息丰富,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不仅适合于建筑学专业高等院校师生、建筑师和建筑文化与历史研究工作者,也适用于对民居聚落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传统堡寨聚落是我国聚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防御性聚落类型,《传统堡寨聚落研究:兼以秦晋地区为例》首先从宏观上以“防御形态”这一新的角度对中国传统聚落分类进行系统审视,建立“传统防御性聚落”类型框架;通过横向类型比较,揭示堡寨聚落“群落外围线性设防为主”的防御本质特征。进而,从历史角度廓清堡寨聚落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强调指出“堡”与“城”同源并行的演化规律;围绕堡寨的“民防体系”与“军防体系”分析探计各自在不同时期的发生机制、性质职能、组织方式、基本形制等方面的特点;并从建筑技术层面概括总结外围设防工程的发展与构成。《传统堡寨聚落研究:兼以秦晋地区为例》选择秦晋地区作为典型实态研究基地,通过各类型寨聚落的实例分析,归纳讨论其个性与共性特征,以期更加明晰并充实对这一特殊聚落形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聚落建筑构成的“物质硬防卫”与“精神软防卫”双重性格的防御机能,对堡寨聚落防御体系的空间内涵用以深层次的剖析;针对心理学层面的精神软防卫系统,提出“防卫虚像效应”的概念,其相关研究,不仅丰富了防卫空间理论,也为当今安居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目录1绪论 1.1选题的意义 1.2研究概况 1.3研究取向与方法 1.4研究探新与框架 2中国传统防御性聚落概观与分类 2.1以安全定位的传统聚落 2.2防御性聚落——“设防”的聚落 2.3传统防御聚落类型比较 本章小结 3堡寨聚落文献释义与形态溯源 3.1堡寨聚落文献考释 3.2堡寨聚落初始形态 3.3聚落性质演化分流 3.4先秦社会制度对“堡”形态的影响 本章小结 4堡寨的防卫体系及其防卫技术 4.1据地扼守的民间自卫营垒 4.2堡寨形式的地主庄园聚落 4.3国家军事防御体系之堡寨 4.4堡寨防卫技术与设施构成 本章小结 5堡寨聚落实态研究-以秦晋地区为例 5.1秦晋地区堡寨聚落的发生背景与分布 5.2平原坦地之堡寨(无险以据) 5.3险山陡睿之堡寨(地利可依) 5.4官商士绅的宅邸庄院 5.5军事防御体系的堡寨 本章小结 6传统堡寨聚落防御性空间内涵 6.1“集落”的防御思想 6.2防卫意向表达 6.3层级防御结构 6.4精神防卫机能 6.5典型防卫机能 6.6空间性格表述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1堡寨相关称谓释义 附录2军事体系防御性建筑称谓释义 附录3堡寨外围防御构成释义 附录4史前城址分区 附录5《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堡寨遗址统计 附录6《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堡寨遗址统计 附录7山西、陕西境内明长城四镇重要堡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