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川农118 |
释义 | 一、 品种特性:本品种为春性,早熟,比川麦107早约一周成熟。幼苗半直立,生长势强,株高约75-80厘米,比川麦107矮10-15厘米。株型紧凑,杆硬,抗倒伏性强。成熟时落黄转色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易脱粒,粒浅红色,籽粒饱满,千粒重约45克。含抗条锈病新基因Yr9b,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品质较好,容重784克/升,湿面筋34.25%,粗蛋白质14.95%,沉降值26.10ml,是优质的面条小麦新品种。 二、产量表现:2001-2002年参加四川省小麦新品种区试(C组),平均产量达到339.14千克/亩,比对照川麦28(平均产量243.56千克/亩),增产39.25%,11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增产极显著。在2002-2003年的四川省区域试验A组中,平均产量356.52千克/亩,比对照川麦107(平均产量328.43千克/亩)增产8.55%,差异极显著,11个试验点8个点增产,3个点减产。两个年度22个试验点,平均产量347.83千克/亩,比对照平均增产21.62%。22个试验点中,19个点增产,增产点占试验点总数的86.36%。增产极显著。综合几年的试验结果,比常年对照(288.06千克/亩)平均增产17.7%,表现了高产性和稳产性。2002-2003年度,在双流、内江、荣县、邛崃、射洪进行生产试验,5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335.1千克/亩,比对照川麦107(平均产量313.66千克/亩)增产6.9%,表现出了较大的增产能力。谷蛋白亚基模式为1、7+9、5+10,用同一田块的样品化验,川农18的品质明显地比对照川麦107好。 三、 栽培技术:本品种适宜在四川省及其周边省种植。本品种由于穗大而成穗数又高,因此在高产栽培中应充分发挥其穗数和穗重协调的特点。宜采用精量播种,采用撬窝点播或条播,行距20厘米,窝距10厘米。保证每亩基本苗在8-12万左右。重施底肥。在800斤/亩的栽培水平下,亩施纯氮8-12公斤,磷和钾各5公斤。在1000斤/亩的栽培水平下,亩施纯氮12-15公斤,磷和钾各5公斤。苗期保持田间湿润,促进早期分蘖发生,这是增产的关键。在灌浆期注意防治蚜虫和防旱。该品种早熟,杆矮,特别适宜作间套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