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楚书
释义

楚 书(生卒年月不详)。明朝大臣。字国宝。原籍南直隶江都府(今江苏杨州),后改籍宁夏左屯卫(今宁夏银川)人。正德十四年(1519年)乡试中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登进士。初任兵部主事。十二年(1533年),大同镇总兵官李瑾命令驻军开挖天成卫(今山西天镇)左孤店长濠四十余里,由于工期急,士兵们昼夜施工,军官反而克扣军饷,虐待士卒,广大士兵不堪其苦,不满其辱,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由王福胜、黄镇等带头鼓动驻军哗变,杀死总兵李瑾,放火烧毁巡抚衙门,囚禁巡抚潘亻放,占据大同镇城。朝廷闻变,命总制宣、太、山西、保定诸镇军务刘源清,带领总兵官却永部前往讨伐。刘源清还到处张贴榜文大肆宣扬,原对哗变事件“处之过宽”,有大加镇压的声势,从而引起“遗孽大惧”。而谷阝永官兵又漫无纪律,“至城下大掠”,反而造成未反的兵丁“遂尽反”。当时被叛军拘押于城中的佥事孙允中,冒死缒城逃出以后,把自己亲眼所见的实情向刘源清反映,描述了官军“将士妄杀状”。宣府巡抚潘亻放也认为,大同事件是由“将士妄杀激变”所造成的,而刘清源却隐瞒实情。藩封大同代王也联合官府和军民上奏朝廷,“请益师至五万”,准备屠城,进行更大规模的镇压行动。当时朝廷内部主张剿、抚双方争执不下,“帝不能决”。哗变士兵为了求生,已准备“外勾蒙古为助,塞早大震”。在这种十分严重的紧急关头,楚书正督饷来到大同。他冒险亲自“观兵城下,城中俱登俾请曰:‘吾辈非杀主帅者,亦无他志,但畏此死,自保耳。’请书入。”楚书为了进一步查清变乱原由,摸清首要分子,不顾自身安危,只身进城,深入到乱兵营中,“谕慰之,且言用兵非朝廷意,众皆望阙呼万岁。”后来他又争取到叛卒马升、杨麟为内应,给“三千金,俾募死士以自效”

马、杨便于城中向广大变卒“陈朝廷威德,晓以祸福,令献首恶。”在广大士卒的揭发下,先将黄镇等九名死心踏地谋反的头头诛杀,又打开城门导引官兵入城,同时还捕杀二十六名顽抗分子,大同城顺利收复,一场边塞动乱告平息。楚书为此建立首功,被提升为太仆寺少卿。十八年(1539年)再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次年秋,蒙古吉囊部聚集十万之众大举侵犯大同诸边,深入到关内大肆掠夺,长城内外处处报警,边地人民生命涂炭,朝野为之震惊。楚书临危不乱,镇定安常,积极与总制刘天和、总督杨守礼同心合力,率领守边将士英勇战斗,坚决抵抗。楚书亲自指挥总兵官白爵三,大败敌军于万全右卫(今河北万全)境,特别是在桑乾河战役中,斩敌百余级,沉重打击了入犯主力一股,迫使吉部数万多人全部败逃老巢。事后记战功,楚书再进右副都御史。二十年(1541年)秋,蒙古俺答、阿不孩两部求通市被拒绝,于是又联合吉囊部,分头向关内进犯。俺答部攻克了石岭关(今山西阳曲东北关城),一直打到太原城下。吉囊部也从平虏卫(今山西平鲁)侵入,掠夺平定(今山西平定)、寿阳(今山西寿阳)等地,总兵官丁璋、游击周宇等将战死,各蒙部大掠而归,北边损失惨重。第二年,又因大同巡抚诱杀了蒙部求市信使石天爵,导致各蒙部更加疯狂入犯,蒙骑一直侵入朔州(今山西朔县)、广武(今山西山阴西南旧广武城),再由太原南下,分扰沁(今山西沁县)、汾(今山西汾阳),襄(今山西襄恒)和长治等地。而后蒙部各股又从忻(今山西忻县)、惇、代(今山西代县)而北还,屯驻于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祁城),最后从容由雁门关出归,山西大部被侵扰,损失相当惨重。在追究这两次重大失败的责任中,楚书被免职回到宁夏,从此默默而终。楚书虽然能文能武,但其诗文基本上已经失传,仅有一篇《宁夏按察司创建碑文》幸存。家乡人民为了表彰他,在镇城专门建立两处牌坊:一处上书“都宪二(指楚书和马昊);另一处上书“五桂连芳”(指楚书、王师古、汪文渊、梁仁、刘伸),以为永久纪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21: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