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出居庸 |
释义 | 《出居庸》是金代诗人蔡珪的作品。该诗是诗人自南向北行路,途经居庸关时,感慨于它的两山夹峙,雄关高踞,因而写下了这首纪行诗。 作品名称:《出居庸》 创作年代:金代 作品出处:《中州集》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蔡珪 字数:40字 作品原文出居庸⑴ 乱石妨车毂⑵,深沙困马蹄。 天分斗南北,人向日东西。 侧脚柴荆短,平头土舍低。 山花三两树,笑杀武陵溪。 作品注释⑴居庸——即居庸关,在今北京昌平县西北,是古代“九塞”之一。 ⑵车毂——车轮。 作品评析首联写道路的情形:乱石嶙峋,沙砾深积,车马以通行。这不但写出了道路的艰难,而且暗示了这座关隘是多么的古老,崩落的沙石正是流逝的岁月在关隘身上留下的痕迹。次联写关山之高峻,它高入星空,并把苍穹划为两半,满天星斗就以它为斗南斗北的分界。由于关山隐天蔽日,所以关北的人终日不见太阳,以至于刚从关南而来的诗人打听:此刻太阳是在东边还是西边?这两句诗字句很平易,表面上看来并无铭心刻骨之处,但实际上却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形容了居庸关的雄姿,笔力相当雄健。 诗的后半首写居庸关外的景色。简陋的平顶农舍,坐落在险要的山路旁。与土墙柴荆相掩映的是几株盛开的山花,它们在春风中含笑怒放,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还胜出几分。这两句,把塞外的风光,山野的春色,都点染出来了。读者可能仍会觉得后四句写得一般化,与诗的前半句不相称。然而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诗题是“出居庸”,诗人历经了乱石深沙的崎岖山路和高摩星斗的峻峰险关,心弦一直是崩得紧紧的。待得出关后,忽然看到了山花烂漫的一派春光,心情自然为之一松。所以此诗的前后两的部分是相映成趣的,后半首对 前半首有一种衬托作用,同时也使文章有张弛之妙。第二,蔡珪生活在金朝较为强盛的时期,此时战事很少,国家太平,即使在塞外的荒远之地,也是人烟不绝,春色撩人。所以此诗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当时的太平景象,但诗人并未说破此点,可谓蕴藉。 作者简介蔡珪(?-1174),字正甫,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蔡松年子。公元1151年(天德三年)进士。历澄州军事判官,三河主簿。召为翰林修撰、同知制诰,改户部员外郎兼太常丞。公元1174年(大定十四年),由礼部郎中出守潍州,道卒。《金史》卷一二五附传蔡松年。珪以文名世,辩博号称天下第一。元好问谓,金源文学“断自正甫为正传之宗”(《中州集》卷一)。词存《江城子》一首,任三河主簿时作。见《中州乐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