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赤子香
释义

简介

赤子香,深圳地名,位天深圳市坪山新区,这是汤坑社区两大代表,其中赤子香居民小组因其名怪而出名,李氏族冢因其埋葬的人多而出名。当然,此地山石质量好,居民20多年前就多靠采石为生。

名字由来

“赤子香”名字因“臭”而来附近地名,马峦、金龟、沙坣、汤坑……在坪山新区诸多带着客家气息的地名中,赤子香倒显得清新脱俗。

不过,文雅的赤子香却是因“臭”而来。原本,赤子香的名字是“插炷香”(另一说法是“插住乡”),但因客家方言的“炷”和“臭”谐音,听起来难听,后来当地的族长召集村民开会,用谐音的方法把村名改为“赤子香”。

那“插炷香(插住乡)”的名字又因何而来?今年86岁的李先生是当地年纪最长者。李先生称,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法是,原本住在当地的居民都姓林,后来李氏家族迁居到这里时,林家并未反对,还将自己开垦的部分土地分给李家,同时让李家在自家房屋旁起新屋,也因李家是半途插进来住的缘故,村名于是就叫“插住乡”。

李先生提供的另一个典故是,当年李氏家族的人入住此地后,人丁却非常少,尤其是男人的寿命大都不超过60岁。有一户人家在建房时,通过高人指点,在起房子的地方插了一炷香,结果连生儿子。后来,族人纷纷效仿,效果不错,于是村名就叫做“插炷香”。

原葬家族古墓

赤子香的李氏族冢,占地面积虽然只有2000余平方米,却葬了2259人。其中,男1478人,女781人。

据李壬安介绍,该墓建于1911年,是深圳、东莞、香港等地李氏家族的公墓。墓前原来有神道、望柱(即墓表)和围墙等,但已经被毁掉了。

李氏族冢左右幕墙各嵌一块小墓碑,其中左边墓碑上刻“清显考李氏府堂一千四百七十八位殆公墓”,右边墓碑上刻“清显妣李府儒人七百八十一位列氏墓”。族冢周围野草丛生,“李氏族冢”的石碑在山坡的另一侧,离族冢较远。石碑上的文字表明,2008年李氏族冢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坪山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肖海强介绍,李氏族冢2003年被当地居民发现,此前已邀请文物专家前来考察,结果发现该墓系深圳目前占地面积最大、埋葬人数最多的清代原葬家族古墓。目前基本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禁止采石后建厂房放租

在汤坑社区,很多居民对赤子香这个地名并不陌生。“除了名字特别,历史上有段古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曾经是富甲一方的村落。”另一个居民小组张屋的居民罗先生说,在他的印象中,赤子香的居民很早就过上了“吃香喝辣”的日子。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赤子香居民过的是靠山吃山的日子,“当时这里的山石很多,很多人开了采石场,也因此腰包里存了一些钱”。

不过,这种情况维持时间不长。“后来国家禁止乱开采,很多人就用存下来的钱在当地建了厂房或者房子出租。”赤子香位置不算偏远,来这里租房子的人不少,“现在居民小组大概有30户人家,基本靠收租就可以过日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8: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