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橙带天竺鲷 |
释义 | 橙带天竺鲷橙带天竺鲷属天竺鲷科,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之暖热水域,某些生活于河口区,偶有进入淡水者。全世界共有21属200种以上,台湾现有13属73种 形态特征体延长,长椭圆形,体稍侧扁。头大。眼大。口大,斜裂;颌齿细小,或具犬齿,锄骨和腭骨通常具齿,舌上无齿。前鳃盖骨边缘光滑或具锯齿,鳃盖骨后缘棘不发达。体被弱栉鳞或圆鳞,裸天竺鲷属则裸露无鳞,颊部及鳃盖均被鳞;侧线完全或不完全。背鳍有二个,第一背鳍有VI—VIII棘,第二背鳍具I棘及8—14软条;臀鳍具II棘及8—18枚软条;尾鳍圆形、截形或叉形。 相关信息全世界分2亚科,包括天竺鲷亚科,粗估有19属195种及准天竺鲷亚科,粗估有3属12种。天竺鲷属夜行性动物,白天栖息于觅食区附近的洞穴或珊瑚礁旁,夜间则出外捕食,除了具有强硬犬齿之大齿天竺鲷属鱼种可能以较大型无脊椎动物或小鱼为食外,大部份之天竺鲷均以小型底栖无脊椎或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本科鱼类口孵行为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除了西部大西洋产之褶竺鲷,雌雄均有口孵记录外,其余均为雄性鱼口孵。如果它的下颌部突出或当鱼张口时可看到鱼卵时即可知此鱼正在进行口孵工作。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之暖热水域,某些生活于河口区,偶有进入淡水者。 天竺鲷科鱼类是珊瑚礁区最大的夜猫族,和大眼鲷一样,它们也拥有一双适于夜间活动的大眼,因此有「大目侧仔」的俗称。天竺鲷的行踪隐密,体型袖珍,体长通常小于10公分,却长著一张大嘴,稍侧扁的长椭圆形鱼体上,有两枚分离且直立的背鳍。天竺鲷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大多集中在珊瑚礁浅海区,少数在深海、沙泥或河口域,在新几内亚或澳洲也有一些纯淡水或可进入河川下游的种类。它们以浮游动物、小型底栖动物或小鱼为食。大部分的种类均有「口孵行为」,是海水鱼中极少见的例子。此外,不少天竺鲷还有发光器的构造。 天竺鲷在台湾的分布具有南北差异,主要是因为北部海域的水温在冬天较南部低5~6℃。譬如稻氏天竺鲷在北部数量甚多,但在南部则甚为罕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