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武定
释义

陈武定(1861~1936年)又名国定,字登垣,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生于泉州城南门后山。少时读过私塾。14岁在印花纸坊当学徒。时老板聘请南音名师丁梦高来坊设馆授徒。武定兼理曲馆杂务,得受南音艺术熏陶,对馆中传授的曲子无不通晓,甚至超过正式学员。丁梦高十分惊喜,分外器重,每日五更亲自面授,并带他参加城中大小曲会。丁的聘约期满后,请同行柯豹先代他精心培养。几年后,武定管弦指法和唱工日臻成熟,在泉州南音界崭露风采。

柯豹先病逝后,武定在诸弦友的鼓励帮助下设馆授徒。同时,虚心向晋江溜石村南音名师、归国华侨朱的伯求教,并继续向丁梦高学艺,以提高技艺。光绪十二年(1886年),武定应在台湾武营任职的堂叔陈南山之邀赴台开馆传艺。他常与当地同行切磋,曲艺日益精进。三年后,返回泉州继续传艺。光绪二十一年,应聘赴菲律宾,传授南音,影响甚深。后因脚疾回国医治。

武定在南音教学实践和交流中,对南音的指、谱、套曲、散曲穷搜广集,认真钻研,所藏资料堪称当代南音界之最。厦门林霁秋编著的《闽南指谱重编》中的不少重要资料就是武定提供的。他将南音界鲜知的《中滚十三腔》集曲的13个曲牌的名称、结构及衔接逐一阐明,南音名师称赞他为“弦管才子”。

武定在继承南音传统唱腔曲韵的同时,致力于创新发展,并取得成功。他改编[沙淘金]滚门唱腔,音节铿锵,格律清新。他为清代秀才杨秀眉的词作《伶俐姿娘》、《褴懒查某》谱曲,曲调生动,音乐形象鲜明,既有浓郁的传统韵味,又有突出的时代特色,民间传唱不衰,书坊刊印发行。他从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南音唱腔艺术特点为14个字:“起、伏、顿、挫、腔、音、文、白、喜、怒、哀、乐、平、仄”。为泉州南音唱腔艺术的发展,付出了不少心血。

武定擅弦管,在演奏技巧上下过苦功,博采众长,并加以发展。民国初年,晋江东石一位南音名师高搭南曲擂台遍请南音界名流登台献艺较量。擂台主把高难度的〔中倍·内外对〕16大曲作为会唱主曲。登台演唱者虽多,却无人敢演奏最见功力的洞箫。武定从容登台,一气吹奏16大曲,曲曲娴熟,气息饱满,音色优美,在场南音名师无不为之惊叹,被誉为“南音状元”。

武定在闽南、台湾、菲律宾等地培养出不少高徒,著名的泉州南音社团“回凤阁”、“升平奏”的骨干艺人何天锡、庄咏沂、庄步联、陈天波、陈瑞德、邱志竹、王海涵、肉棕元、西姑、曾乞先、小憨先、陈尔士、林沧州等均出其门下。

民国25年(1936年),武定病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