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
释义 | 《沉醉东风·息斋画竹》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徐再思所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夸赞了李衍画作的构思巧妙、栩栩如生,表达了作者对李衍高超的绘画技艺的赞赏。 作品名称:《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创作年代:元代 文学体裁:小令 作者:徐再思 宫调:双调 曲牌:沉醉东风 作品原文〔双调〕沉醉东风·息斋画竹① 葛陂里神龙悦形②,丹山中彩凤栖庭③。 风吹粉箨香④,雨洗苍苔冷,老仙翁笔底春生。 明月阑干酒半醒⑤,对一片儿潇湘翠影⑥。 注释译文词语注释①息斋:元画家李衍,号息斋道人。善绘竹,有《竹谱》。 ②葛陂里神龙悦形:《神仙传》载,东汉费长房身跨青竹杖腾身入云,下地后弃杖于葛陂水中,竹杖即化为青龙。葛陂,湖名,在河南新蔡县境内。 ③“丹山”句:《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古人谓凤凰以竹实为食。 ④箨(tuò):竹的壳叶。 ⑤阑干:纵横貌。 ⑥潇湘翠影:谓竹。湘地以产斑竹著称,称湘妃竹,相传为湘夫人泪点洒竹而化。 作品译文这竹像是葛陂中的神龙还了原身,画在屋墙上,惹得凤凰飞来栖停。 一阵风过,笋壳的粉皮上似乎清香可闻,竹下的苍苔,仿佛还保留着雨后的湿冷。 息斋道人李衍的画竹真是妙笔生春。 当明亮的月光纵横地投下清影,我睁开酒后初醒的眼睛,简直像是面对着一片翠生生的潇湘竹林。 作品鉴赏《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介绍李衍:“善画竹,青绿设色师李颇。人争欲得之,求者日踵门不厌。画竹二百年来,用意精深,无如之者。后使交趾,深入竹乡,于竹之形色情状,辨析精到。”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画竹,不易见,但这首曲子却能使读者想见其作品的风神。 该篇题为“息斋画竹”,作者却并不直接评说竹子画得如何如何,而是先巧妙地用了两则传说的典故:一是东汉仙人费长房,掷青竹杖化龙事。作者将画上的竹子比为“神龙蜕形”,可见竹姿的劲健和生动。二是凤凰食竹事。“丹山”是凤凰的巢穴,凤凰非竹实不食,如今受到画竹的诱惑而飞来“栖庭”,可知李衍所作的是一幅壁画。“神龙”、“彩凤”,对仗工整,妙在前者是画竹本身的暗喻,后者则是作者观画后的奇特联想。这两句用的都是神话传说,作者引为感受,实是赞美李衍绘出了非人境所有的仙作。 三、四两句,进一步细绘画面的内容。李衍的这幅竹子,中间夹杂着新竹,竹尖从“粉箨”中抽出,而竹下还点缀着苔藓。画竹画出壳皮上的细粉已是够绝的了,更何况是那样鲜活,仿佛一阵风吹来还会扬起它的清香;苔色深苍,调色自亦不易,而奇在画上的苍苔还让人产生“冷”的感觉,似乎刚刚经受过一番雨水的洗刷。这两句充分调动了艺术审美的联想,综合了形、色、香、觉的感官享受,将“息斋画竹”的外象和气质重现得栩栩如生。要不是作者加一句“老仙翁笔底春生”,人们恐怕会错以为是一丛真竹子呢。 末两句显示了“息斋画竹”的总体效果。李衍画在壁上的这幅杰作,犹如在庭院中栽上了一片翠竹,宜月宜酒,使人仿佛置身于潇湘一带的自然美景之中。这两句富于诗情画意,用明月阑珊、酒意瞢腾、潇湘缥缈这种种充溢着朦胧美的意境作为借衬,展现出画作娟美的风神。全篇未出“画竹”二字,却句句不离题面;不下文字断语,却用一系列形象代替,作出了最好说明。 作者简介徐再思,字德可,嘉兴(现在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钟嗣成曹本《录鬼簿》言其“好食甘饴,故号甜斋。有乐府行于世。其子善长颇能继其家声”,并把他列为“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并说他“与小山同时”。小山,即张可久。张久可生活在元末,据此推算,其生年应在1280年以后。现存散曲有小令103首,内容多是即景抒情和闺情艳情之作。后人把他的作品与贯云石合辑,称《酸甜乐府》,风格以清丽为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