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超感性世界的神话学及其末路:马克思存在论革命的当代阐释
释义

基本信息

作 者: 吴晓明 著

出 版 社: 人民大学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300129860 ; 978-7-300-12986-0

I S B N : 9787300129860  出版时间: 2011-1-1

开 本: 16开  页 数: 348

定 价: 46 元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在当代世界及其思想背景中,论述马克思所发动的存在论(ontology)革命及其当代意义。海德格尔曾把尼采的话“上希死了”理解为超感性领域的“腐烂”或“本质性崩塌”。真正说来,对此一事件的领会可以在思想史上追溯到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它意味着哲学一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遭遇到存在论上的决定性批判,并从而标志着超感性世界神话学的破产。本书以阐说马克思存在论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取恂为枢轴,同时既于历史上追究这一变革的思想渊源及问题领域,又尝试在当代哲学的视域:中揭示其深刻的时代意义。此外、作者还试图由此对这一存在论革命的主要思想成果——历史唯物主义柞出深入的论述和发挥,并对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的存在论立场进行批判性的探讨。

本书目录

绪论 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与超感性世界神话学的破产

第一章 现代形而上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完成及其瓦解

第一节 德国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和“思有同一”

第二节 黑格尔哲学的解体:施特劳斯和鲍威尔

第三节 费尔巴哈对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第二章 费尔巴哈的哲学“总问题”与马克思

第一节 费尔巴哈对一般哲学的批判

第二节 费尔巴哈的“感性”与超感性世界的对立

第三节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思想史上的本质联系

第三章 马克思在存在论中所实现的根本变革

第一节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

第二节 内在性之瓦解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境域

第三节 马克思实践学说的本体论意义

第四章 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及其当代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

作者介绍

吴晓明,1957年7月出生于上海。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副全长,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著作有《思入时代的深处一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世界万、《形而上学的没落——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当代解读》、《科学与社会》、《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概念》等,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复旦学报》、《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