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 |
释义 | 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正式成立于2000年5月。学院以数学、物理学科为基础,以工学为依托,理工融合,教学与科研并重。现设有数学系、物理系和实验中心,可招收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专业的本科生,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方向有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光学、理论物理等四个学科,招收博士生的方向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四个学科方向。 办学目标学院自成立以来,在学生培养上注重加强基础、拓宽应用、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综合提高、理势工发,目标是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的理工融合型人才。 办学师资理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工作为中心,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夯实基础学科,加快发展步伐。学院现任院长郑厚植,执行院长肖井华,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邓丽敏,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单文锐。 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90人,其中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6人、教授17人,副教授37人、高级工程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8人,占教师总数的73%,教学一线师资力量雄厚。 办学精神在一贯提倡的“敬业、进取、团结、奉献”精神的引领下,理学院在学生培养、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学院拥有北京市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5门北京市精品课程,并有多名教师获得北京市级、校级教学名师、市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由我院老师组织和培训的大学生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数学、物理及物理实验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成绩优异。科研方面,理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等在内的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国家级、市级、校级诸多科研教学成果奖项。 学科专业目前,理学院的专业设置兼容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光学、理论物理、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四个硕士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扎实基础,能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从事实际应用和管理工作的理工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部门介绍数学系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承担了全校本科生的数学公共基础课和数学类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下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概率与统计三个中心,现有教师43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27名,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超过了76%,拥有含北京市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名师在内的优秀师资,一批年轻有为的骨干教师,为理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注入新的活力。 多年来,由数学系教师组织和培训的我校大学生参加的国际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及北京市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竞赛都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在北京市及学校举办的教学大赛中有多位教师获得了各种嘉奖。现有《概率论与随即过程》、《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两门北京市精品课程,并有多位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项目。 物理系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承担全校本科生《大学物理》等基础课和应用物理专业的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学;同时承担全校多门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现有教师1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8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1人,9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现有《大学物理》、《量子力学系列课程》两门北京市精品课程,在本科生教学、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等各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培养了一批学科基础扎实的优秀人才。 物理系在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同时,科研方面也取得优秀成绩,承担和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重点项目,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奖和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工科物理与实验教学团队被评为2007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实验中心实验中心包括物理实验中心、数学建模实验室和校级数理创新实践基地。 物理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和实验员队伍,现有教师和技术人员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教授5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4人,中心8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70%的实验员具有硕士学位。中心拥有北京市教学名师、市级教育创新标兵和市级优秀工程师。中心教师除了承担全校理工各专业的物理实验外,还承担多门理论课程,建立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分层次,全面开放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中心新开设了近20个设计性实验。 物理实验中心自成立以来,中心教师承担有多项国家级、部级以及横向合作项目,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心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教学实验室,2005年实验中心获得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肖井华教授主持的《构建先进物理实验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获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物理实验中心创新设计的“混沌加密通信试验仪”获第五届全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教学仪器评比一等奖。《物理实验》课程被评为2008年度北京市精品课程。 数学实验与建模实验室数学实验与建模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7月,由211工程专项资金支持建成。承担全校各专业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类课程、以及应用数学和应用物理两个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设计等环节的教学任务,是我校学生练习科学计算编程和熟悉各类数学软件应用的特色实验室。实验室具有先进的实验条件和良好的教学环境,由我院教师组织和培训的大学生多次在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目前还承担了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的教学和建设任务。 数理创新实践基地数理创新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成立于2005年9月,专门负责组织指导本科生开展数学、物理及其应用方面的学术研究及创新实践活动。基地对于活跃学生课外学习生活、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夯实学生数理基础、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基地组建了包括数学建模、数值计算及程序设计、创新物理实验等本科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小组,长期开展活动。通过教学活动、课题研究、团队建设等多种方式推动创新实践基地的健康发展,使学员在数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科研素质、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培养和提升。基地有专门的实验室,设备先进,配备和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料;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团结敬业的指导教师队伍。基地学员、指导教师均采用动态管理与组织方式,目前,基地学员队伍稳定在50-80人间,常时定期开展活动。 学院获奖情况荣获校级以上奖项(个人,共21人次) 序号 获奖名称 获奖个人 获奖时间 1 第一届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名师奖 肖井华 2006年 2 第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肖井华 2006年 3 北京市优秀教师 贺祖国 2006年 4 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类三等奖 贺祖国 2006年 5 北京邮电大学师德标兵 贺祖国 2006年 6 第十六届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 杨胡江 2006年 7 北京邮电大学第八届教学观摩评比鼓励奖 张文博 2006年 8 北京邮电大学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孙月蓬 2006年 9 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 蒋达娅 2006年 10 2006年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郭玉翠指导 2006年 11 2006年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杨伯君指导 2006年 12 第二届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名师奖 孙洪祥 2007年 13 北京市总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 14 2007 年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李叶舟指导 2007年 15 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分团委书记 郜晖 2007年 16 数学物理方法简明教程(第二版) 17 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名师 蒋达娅 2008年 18 第九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 19 北京邮电大学师德先进个人 王永钢 2008年 20 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学生工作干部 王利娟 2008年 21 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单文锐指导 2008年三年来荣获校级以上奖项(集体,共15项) 序号 获奖名称 获奖内容 获奖单位 获奖时间 1 北京市精品课程、 2 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构建先进物理实验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肖井华、蒋达娅、杨胡江、 3 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 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中心 2006年 4 北京市精品课程 《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课程 孙洪祥等 2007年 5 北京邮电大学优秀教学团队 “工科物理与实验”教学团队 物理系 2007年 6 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党支部 优秀党支部 机关党支部 2007年 7 第五届全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教学仪器评比一等奖 混沌加密通信实验仪 肖井华、代琼琳、王世红、李海红、程红艳、杨胡江 2008年 8 北京市精品课程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 闵祥伟 孙洪祥 史悦 胡细宝 王丽霞 2008年 9 北京市精品课程 物理实验 肖井华 蒋达娅 朱洪波 陈以方 杨胡江 2008年 10 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物理实验教学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及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蒋达娅 肖井华 杨胡江 代琼琳 符秀丽 尚玉峰 王 鑫 2008年 11 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物理学对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俞重远 于 丽 王永钢 张晓光 张 茹 芦鹏飞 韩利红 2008年 12 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对不同层次教学要求的数学系列课程建设及数学资源库的建设 孙洪祥 莫 骄 王丽霞 张文博 贺祖国 丁金扣 艾文宝 2008年 13 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加强基础,突出特色,创建应用物理学本科教学体系平台的改革与实践 于 丽 俞重远 王永钢 张晓光 张 茹 田贵花 焦荣珍 2008年 14 北京邮电大学师德先进集体 物理实验中心 蒋达娅等 2008年 15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构建先进物理实验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肖井华、蒋达娅、杨胡江、 展望未来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推动下,理学院今后将紧密结合北邮的发展特色,依托学校的重视与支持,进一步明确学院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开拓进取,突出特色,有针对性、有重点、有计划地在博士点建设、一级硕士点建设、科研实验平台、国家级奖励与团队建设的突破中实现新的飞跃,推动理学院整体发展不断上台阶上水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