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柴山保 |
释义 | 柴山保简介柴山保是鄂豫皖边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的摇篮。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徐向前、王树声、许继慎、吴光浩、吴焕先等先辈们的足迹,是上将李德生,少将吴华夺、程世清、王才贵、张百春、鲁家汉、李南征,鄂豫皖著名烈士王志仁的故乡。但这一在鄂豫皖苏区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名,却往往被错写成“柴山堡”。实际上它不是城堡,而是一个地区的名称.。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光山县志约稿》卷一地理志中的区保志载:“今日之区保,即古昔乡党之变制,国家出治之路悉由此。光山旧分三十里,里分保。保分甲,甲分牌。民国以来,屡议办自治,合数里为一区……因政变停止。”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里、保、甲、牌。最晚是民国以前之清制,它由古时的“乡党”演变而来。 该县志又载:柴山保,在光山县西南一百一十里,属沙城里。沙城里下分四保,包括山河保、柴山保、郭家河保、官堰保。柴山保的北界为通箱保,西界为官堰保,东界为董范店,南界为湖北黄安县。 开辟柴山保地理条件1927年11月18日,湖北黄安、麻城农民起义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1928年3月下旬,第7军决定利用桂系军阀与国民党混战,黄麻地区暂时出现空隙之机,由木兰山打回黄麻老区。4月5日,戴克敏、徐其虚率一个分队11人,先行进至黄安(今红安)清水塘戴克敏的未婚妻家,得知民团团长郑国图率30余人驻黄安紫云区戴家村,戴克敏的家也在此地,于是决定突袭该敌。恰在这时,戴克敏之堂兄亦持一支驳壳枪赶来参军。他们一举歼灭民团,击毙团总,缴枪20余支。随后,檀树岗之敌闻风而逃。数日后,戴克敏派程启光回木兰山将全军3个分队接回黄麻老区。 5月,第7军和地方党负责人吴光浩、曹学楷、戴克敏、徐朋人等在檀树岗以西的清水塘开会,决定建立一个较稳固的根据地。而光山县南部的柴山保一带,是国民党统治比较薄弱的地区,地处河南、湖北两省三县的边界,纵横约30余里,没有国民党正规军防守。这里与黄安的七里、紫云,麻城的乘马、顺河等区毗连,到处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当地群众又受黄麻起义影响,积极要求革命。于是决定以鄂、豫两省边界的河南光山南部的柴山保为中心,在大别山西麓以黄安、麻城、光山边界的木城寨、天台山、摩云山、羚羊山、光裕山之间与老区联系,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开展群众工作,创造一个较稳固的立足点。 柴山保是当时光山县西南部的一个保名(即今新县陈店乡),位于大别山中段腹地主要村庄有柴山集、河南湾、梅花、程七、杜湾、王岗、崔店、湾店、胡子石、陈德祖、尹家咀、大吴家、细吴家、曹湾、胡河……南界湖北的麻城和黄安。第七军到达柴山保时实际只有72人,主要骨干有吴光浩、曹学楷、吴先筹、晏仲平、江竹溪、倪志亮、江子英、戴克敏、王树声、詹才芳、邱江甫、徐其虚、廖荣坤、戴季英、陈再道等。嗣后,黄麻起义的领导人郑位三、陈定候、陈文候、吴焕先、石生才、王秀松、徐朋人等也相继来到柴山保。 七军首先进驻柴山保的河南湾,刚刚3天光景,黄安豪绅方晓亭勾结桂系陶钧十八军的一个营,自长冲扑来。吴光皓将部队分作3人一组、5人一队散伏于驻地四周丛林中,待桂军进入伏击圈后,一阵洪亮的号角吹响,第七军以72人战胜桂军一个营,缴获驳壳枪3支,打响了开辟柴山保的第一枪。 复杂形势柴山保与黄安紫云区接壤,第七军的许多人都如曹学楷、吴焕先、陈文候、陈定候、戴克敏等在柴山保都有至亲好友。他们进驻柴山保后,便率战友分别进行拜访,目的是通过拜访宣传革命、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壮大革命队伍。第七军军纪严明,公买公卖,借东西归还,损坏东西赔偿,从而得到柴山保群众的欢迎。第七军和柴山保群众建立起了鱼水般的军民关系。 当时,柴山保的情况十分复杂。红枪会、黄枪会、大刀会学堂林立,这些学堂的堂主或学董绝大多数是豪绅老财,而所有的会众却都是青壮年劳苦农民。豪绅老财和劳苦农民本来是对立的两个阶级,是神权把他们扭成一个集合体。这些神权集合体十分牢固,不易攻破。但不解决这个问题,第七军在柴山保能否站稳脚根就是个大问题。而且各会的堂主或学董之间也是矛盾重重,总的情况是:各堂主和学各自把持一所枪会作为御用工具,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击垮自己的对头。因而,他们对第七军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大朱家的朱香洲中立观望;大豪绅吴文璐则持反对态度,但他又企图借第七军力量先整倒其对头陈应恒,然后再将第七军赶出柴山保;陈应恒间随同陈日辉打过黄麻农民武装,而黄麻农民武装正是现在的第七军,因而终日提心吊胆,害怕第七军要杀他。 政策措施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第七军采取一系列开辟柴山保的政策和办法: 一、组织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扎根于群众之中。第七军领导人曹学楷等利用与柴山保有亲朋关系这一有利条件,培养对象,发展党员。他在曹湾发展曹华荣、曹华珍、曹文秀、陆汉清等人入党并建立了党小组,先由曹文秀任组长,后由陆汉清继任。石生才通过王志仁的弟弟王志斋的关系在王湾发展王功化入党,郑位三发展陈子洲、罗明高入党。很快在河南湾、杜湾、梅花、程七、代岗、大朱家、胡子石等村都发展有党员,建立了党组织。同时,还建立了乡、村级的农民协会组织。 二、对柴山保豪绅实行分别对待。开明的团结,中间的争取,反动的捕杀。1928年6月底,曹学楷以个人名义宴请柴山保头面人物。宴席设在崔店新发展的党员高志宏家中,参加宴会的有:陈应恒、朱香洲、程炳志、陈寿堂、胡成立、吴文璐的代表崔玉善等30多人。第七军领导人参加的有:曹学楷书、陈文候、陈定候、戴季英等。酒过三巡,曹学楷即席讲话:“我们共产党人对待士绅的态度是:开明的团结,绅而不劣的不杀,劣绅能悔过自新的区别对待。过去陈德祖的陈日辉制造了麻城惨案,那是陈日辉的错,与跟随陈日辉的任何人都不相干。既往不咎,我们绝不追究与陈日辉事有关的任何人……。劝告在座诸位并请转告未来中国诸士绅,今后只有和我们合作才有前途……请好自为之,干杯!”曹学楷的讲话,像万钧雷霆,震得赴宴豪绅们的心灵卷起了滚滚浪涛。代表吴文璐出席宴会的崔玉善是吴文璐的外甥,听了讲话,感到跟随吴文璐为非作歹,绝对没有好下场,宴后,向第七国揭发了吴的罪恶,第七军叫他仍留在吴的身边监视吴的行动。陈应恒听了讲话,感谢第七军既往不咎的宽大政策,将其控制的枪会散堂,表示永远不再与共产党为敌。时间到了冬天,在一个冷风嗖嗖的夜晚,吴文璐将崔玉善喊到面前说:“外甥,我与共产党誓不两立,你看我和他们的合作是假合作。后天,县城派军队来打莲花庵七军司令部,白沙关胡道纪、范成伯的民团和枪会都来,我把人马埋伏在莲花庵中,来个里应外合,将共产党一网打尽,你要作好准备,随我一块行动。”第七军得到崔玉善的报告后,立即将吴文璐逮捕,在莲花庵召开公审大会,宣布吴文璐的阴谋和罪状后立即枪决。柴山保的劣绅凶焰大减。 三、揭露学董罪恶,启发贫农阶级觉悟,转化枪会,变反动力量为革命武装。第七军选派精干力量深入枪会内部作转化工作。如派杨万甲到王岗枪会、陈定候到程七湾枪会等。王岗枪会是柴山保唯一不是豪绅做会董的枪会,堂主是中农身份的王宏勋。该枪会的设立是为了防卫散兵游勇的危害,没有守卫豪绅围寨的任务,是转化难度较小的一堂枪会。杨万甲按第七军党委指示精神,通过启发阶级觉悟,吸收贫农王宗先、王宗应入党。他俩“现身说法”诉阶级苦,把王宏勋的觉悟也提高了,知道跟随共产党走才有光明。这堂枪会很快转化为革命枪会。陈定候到程七湾枪会,经过艰苦工作,吸收程炳煌、程炳春、程炳如等人入党。程七湾枪会学董程炳志顽固不化,图谋不轨,程炳煌、程炳春、程炳如等人入党。程七湾枪会学董程炳志顽固不化,图谋不轨,程炳煌等决定先干掉他。某天,更深夜静,程炳煌、程炳春、程炳如进入程炳志家中,将他拉到东门岗杀死。程炳志的侄子扬言要报仇,要第七军交出程炳煌等人。七军调转化过来的王岗革命枪会来应战,并派第七军一个班参战。程七湾自称刀枪不入的会首们跳着、叫着:“神仙附体,枪炮不怕……”向王岗枪会扑来。第七军战士瞄准冲在前面的会首,一枪一个,连毙3人,余众溃散。程炳煌将溃散会众悼念起来,由陈定候进行革命教育和阶级教育,然后公布程炳志的罪恶。宣布枪会由程炳煌领导。这堂枪会也转化为革命枪会。嗣后,又相继对有河、陡山河以南的枪会展开转化工作。同年冬,为统一领导转化过来的革命枪会,在柴山保成立“弦南红学司令部”,江子英任司令,戴季英任政委,江子英调入红军后,司令由郭步宜继任。红学司令部成立时发表了《告红学学友书》:“……本会以保护弦南穷苦民众为职责,愿领导全体学友同各界民众与胡、范、成、寇等土劣,对于关北关西的贫苦民众毫不计较。凡被胡、范、成、寇等土劣所逼迫的学友,务须早日倒戈共同消灭公敌。” 至此,第七军在柴山保站稳了脚根。此后革命迅速发展,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革命依托地相应迅速扩大,于是建立了弦南、弦东、弦西3个区。 红军改编1928年7月,第七军在柴山保尹家咀召开大会,总结开辟柴山保以来的工作,讨论今后党的组织、政权建设、革命武装和土地革命等问题,并作了一系列决议。会议决定:曹学楷兼任中共光山县弦南区区委书记和红枪会副总指挥,尹良太为光山县农民委员公主席兼红枪会总指挥,石生才为中共弦东区区委书记,徐朋人为中共弦西区区委书记,戴季英为中共黄麻县县委书记。会议根据上级指示,将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戴克敏任师党代表有,曹学楷任参谋长,陈定候任政治部主任,还成立了司令部。全师约120人,分编为4个大队,对外称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团。4个大队的队长和党代表分别依次是:晏仲平、王树声;廖荣坤、江竹溪;徐其虚、倪志亮、吴先筹;程绍续、林柱中、江子英。大会决定在柴山保组建赤卫队、赤卫军、少先队,开办兵工厂修理和自制武器弹药。同时,在黄陂、黄安边界设购枪处。大会还决定在柴山保普遍展开抗租、抗课、抗税、抗债、抗捐五抗运动,同时展开没收地主土地和财产的斗争。尹家咀会议还指派来合云北上,寻找豫东南特委。建立鄂豫皖苏区尹家咀会议后,红三十一师第一、二两个大队南下黄麻地区,恢复了紫云、乘马、顺河等革命区,第三、四两个大队也将光山柴山保以南的官堰保等发展成为红色区域。另外,罗山宣化店、孝感汪洋店等地区革命也高涨起来,形成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周维炯发动了“商南暴动”,建立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和红三十二师;舒传贤发动了皖西暴动,建立了皖西革命地和红三十三师。 1930年6月下旬,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柴山保王湾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个地区和平汉铁路的工农兵代表200余人。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讨论了扩大红军、土地革命、赤卫军等问题,成立了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鄂豫皖苏区正式形成。 历史事件1928年5月间,第七军和鄂东特委领导人在黄安的清水塘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清水塘会议,决定开辟柴山保,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创建鄂豫皖边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第七军在柴山保一带往返游击期间,将司令部设在水口寺。 1928年7月下旬,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为了加强军队建设,巩固和扩大割据地区,在柴山堡的尹家咀召开会议。会上根据上级指示,宣布改编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这是鄂豫皖苏区第一支红军队伍。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戴克敏任党代表,曹学楷任参谋长。全师约120人,分编为4个大队(对外称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团)。 1929年8月,光山县苏维埃政府在柴山保大朱家(今属新县陈店乡)宣告成立,参加大会代表120多人,大会选举陈炳煌为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这是鄂豫皖苏区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柴山保人民欣喜若狂,载歌载舞,激情满怀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庆祝工农民主政权的成立!” 会上,欢庆的人民群众和政府组织的宣传队一起还演唱了许多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在这次庆祝会上唱起来的。 1929年11月20日,根据党中央指示在柴山保地区胡子石召开了中国共产党鄂豫边第一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29人,中央巡视员曹大骏、王平章出席了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鄂豫边特委,徐朋人、徐向前、王平章、徐宝珊、陈学润、詹才芳、周纯全、徐恕风、范进升等9人为委员,戴季英、郑新民、张心灼等5人为候补委员,徐朋人为书记,王平章为组织部长,徐宝珊为宣传部长。大会通过了政治任务、组织问题、苏维埃问题、军事问题、群众运动、宣教问题、共青团和青年运动、救济问题等九个决议。 1930年1月1日,鄂豫边区特委将早在1929年建立在郭家河乡麻布、陡山河乡陈冲等几个修械所集中起来,迁往柴山保佛尔寺,命名为“鄂豫边区军事委员会兵工厂”。前排为机修车间,后排为造枪车间,两侧为工人住房。4月,改名为“鄂豫皖边区军事委员会兵工厂”。全厂共有职工60多人,阮德成任兵工厂党委书记,1931年5月中央调朱淑平任党委书记,熊明灼任厂长。1931年4月,厂址由佛尔寺迁到檀树岗附近的熊家咀,并在红安、光山、麻城、陂孝北县境设立了四个分厂。1932年4月,总厂又由熊家咀迁到柴山保王湾。兵工厂修配枪支、制造撇把枪、子弹。在当时只有一般的烘炉、风箱、锤子等简单手工工具。1931年9月红军打开油尖山寨,缴获了敌人一个小型造枪厂,接收了24名技术工人,生产撇把枪和来福枪。镗床由一个工人整天摇动套有皮带的石磨,带动另一端卡有枪管的小石磨。后来,工人们大胆革新,长炮、子弹等产品试制成功,大批生产。红军战士手握自己兵工厂造的枪械,高兴地唱道:“我们有了枪,不怕敌人狂;胆敢来侵犯,叫他狗命亡。”从1930年初到1932年秋,佛尔寺兵工厂共修理长枪数千支、短枪数百支,生产撇把子枪3500余支,来福枪800余支,以及子弹、大刀、长矛等武器。 1930年6月下旬,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柴山保王湾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个地区和平汉铁路的工农兵代表200余人。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讨论了扩大红军、土地革命、赤卫军等问题,成立了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鄂豫皖苏区正式形成。至此,鄂豫皖边界地区党政军统一组织起来,把分散在大别山区的三块革命根据地结成了一个统一指挥的有战斗力的整体,进一步发挥“一面可以控制平汉铁路,一面可以截据长江交通,有直接威逼武汉,进而与全国红色区域打成一片”的重大作用。 1947年12月30日,经扶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柴山保王湾召开。会上,代表们提议更换县名。有人提议以刘伯承之名为县名,也有人提议以革命烈士沈泽民或肖先发等人名为县名。穰明德把会议情况向刘伯承、邓小平作了汇报。刘伯承说:“还是不以人名命县名为好,就叫新县吧!一是人民获得了解放,开始了新的生活;二是以新集镇为县治所。”最后,与会代表500余人一致通过改经扶县为新县。大会选举邱进敏为新县人民政府县长。1962年,柴山保建陈店公社,1983年改陈店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