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草仔粿 |
释义 | 草仔粿又称草粿为台湾中元普渡和扫墓祭拜之米制食品,多搀入鼠曲草而为草色,扁平约巴掌大小,外或有龟印,内以萝卜切丝剁碎为包馅,味道咸,绿色外表,以植物叶为垫。 草仔粿,清明节前后,屋前屋后常生一种状如小汤匙的植物,浅绿色高约30厘米左右,全身有细绒毛。因为生长于屋前屋后的小草,所以民间习惯称为厝角草学名鼠曲草,特色是纤维特别多,客家人喜将和糯米作成粿食之有淡淡草香,春季采摘后晒干可以贮存,如果现采现作有绿色呈现而且较有草香。因为含纤维多就算加糯米做成粿也不会造成肠胃负担。 类似的产品有红龟粿、麻糬、冰麻糬、炸麻糬。 做法在此示范的较为简便作法 粿皮: 到市场买糯米粉加水,和成粉团,取一小块先入开水煮熟,再将熟面团与生面团搅和均匀。 加入糖、油之后再次揉匀。 厝角草: 先采洗净,开水煮沸,烫熟,捞取挤干或拧干水分。 放置沾板上以菜刀剁碎,剁碎之后再加入糯米团再搅拌和匀。 内馅: 一般客家方式是以萝卜用切丝或是剁碎的方式,再佐以爆香的葱花,倒入一起搅拌均匀,加糖、少许酱油、白胡椒、盐少许。 (视个人喜好可以另外加减) 将揉匀糯米团撕成手掌大小,擀平包入内馅,上蒸笼中火蒸约15~20分钟,熄火待5分钟后再掀盖,即可享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