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蚕丝:钱学森传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者:张纯如 (作者), 鲁伊 (译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4月15日) 平装: 30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8626277 条形码: 9787508626277 内容简介《蚕丝:钱学森传》讲述了钱学森旅美二十年、曲折归国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殚精竭虑的传奇一生。钱学森是如何从一个清末杭州西子湖畔出生的钱王后裔一跃成为美国航天业界最杰出的火箭动力专家,以及如何成为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而离开美国,从而摇身变为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成为中国的“导弹之父”?这本书都做了解答。 编辑推荐《蚕丝:钱学森传》 1.本书独家解密钱学森在美20年的人生里程,首次震撼出版; 2.本书的独特在于是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来描写钱学森的一生; 3.1949年,钱学森向美国提交了加入美国国籍的申请,他当时是处于怎样的考虑做出这一决定的? 4. 在他旅居美国的20年中,他是否效忠于美国?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在1950年突然决定返回中国?美国如何会怀疑他是间谍?钱学森归国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 5. 自从钱学森1955年回到中国,就再也没有踏进美国一步。他对美国的真实感情是怎样的? 6.钱学森的爱情。钱学森和蒋英两人相濡以沫走过了大半生,当初经历了怎样的恋爱过程? 7.作者张纯如历时三年,向美国国家档案局、美国国防部等相关单位搜集了大量的历史绝密资料,查阅了相关的大学的档案、公开出版物和学术杂志中的大量文献记录,并实地访问上百位钱学森的同事、师长、学生、邻居、朋友以及他的儿子钱永刚,采用洗炼而故事性的笔法撰写而成,译文流畅,可读性强,给我们讲述了这位最严谨、最具科学精神的天才如史诗般传奇的一生。 8.本书不仅仅是钱学森个人成长的传奇史,也是20世纪百年世界史、世界航天发展史、中国航天发展史。 媒体推荐他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天才,他的工作大大促进了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科学的发展。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人们都这样说,似乎是我发现了钱学森,其实,是钱学森发现了我。——美国著名导弹学家、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 无论在哪里,他都值五个师。——美国海军次长丹·金贝尔 中共的归国学人当中,无人重要性能出钱学森其右。——美国火箭专家克拉克 中国的火箭事业始于钱学森。若非钱学森,中国的科技还要落后二十年。我们的太空发展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他既是首席科学家,也是最高权威。——中国科技协会副会长的庄逢甘 钱学森院士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即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始终将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路甬祥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200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 作者简介作者:(美国) 张纯如 译者 鲁伊 张纯如,用血肉之躯书写历史,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曾担任美联社、《芝加哥论坛报》记者。著有《蚕丝──钱学森传》(1995)、《南京大屠杀》(1997)、《美国华裔史录》。《南京大屠杀》是首部向西方世界介绍南京大屠杀的英文专著,在全世界造成了震动,在世界范围引起了极大的凡响,曾经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十周之久,读书人书评称赞它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至今已经再版十余次,全球印刷近100万册。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于加州盖洛斯自己的车内以手枪自杀身亡。张纯如在一生中共完成三本书,《洛杉矶时报》形容她是“最好的历史学家和人权斗士”,是“在美国成长的华裔青年模范”。 目录前言 1. 杭 州(1911-1914) 2.北 京(1914-1929) 3.上 海(1929-1934) 4.庚子赔款留学生(1934-1935) 5.麻省理工学院(1935-1936) 6.西奥多·冯卡门 7.加州理工学院(1936) 8.敢死队(1937-1943) 9.喷气推进试验室(1943-1945) 10.华盛顿和德国(1945) 11.回到麻省理工学院(1946-1947) 12.来自中国的召唤(1947) 13.蒋 英 14.上 升(1947-1948) 15.加州理工学院(1949) 16.嫌 疑(1950) 17.逮 捕(1950) 18.调 查(1950) 19.听证会(1950-1951) 20.等 待(1951-1954) 21.日内瓦会谈(1955) 22.“一个世纪悲剧” 23. 英雄般的欢迎 24. 东风导弹 尾声 序言【前言·节选】 《蚕丝——钱学森传》这本书讲述的是钱学森的故事。他已经近50年未履美国一步,在美国,只有极少数已经垂垂老矣的科学家还记得他。然而,他对于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却居功甚伟,在中国,报纸上将他尊称为“火箭之父”,而在科幻小说作家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的小说《2010:奥德赛 Ⅱ》(2010: OdysseyⅡ)中,他的名字也用来为一艘中国飞船命名。 钱学森何许人也?出生于1911年的他是教育部一名小官员的独生子。1935年,作为庚子赔款奖学金获得者,钱学森首次来到美国。他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杰出空气动力学家西奥多·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门下受教,帮助创建了喷气推进实验室。在“二战”期间和之后的一段时间中,尽管身为中国公民,钱学森却获准参与美国的机密政府项目。钱学森在流体力学、结构屈伸和工程控制论等方面的工作为美国先人一步进入太空时代而作出卓越贡献。 钱学森的故事犹如史诗,包含了本世纪最惊心动魄的技术革命和政治冲突。这其中,有清王朝的土崩瓦解,日本对上海的疯狂轰炸,在南加州干枯河谷中进行的美国秘密导弹试验,诞生于德国集中营工厂里的V-2火箭,曾关押了钱学森的小岛,以及他列席的那些中苏最高级别会议。 这也是一个关于美国政府如何在可耻的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代犯下最愚蠢错误的故事。对共产党人的搜捕和迫害摧毁了美国许多最优秀的科学家的事业。 这还是一个讲述钱学森科学成就和领导才能的故事。在他的帮助下,美国和中国先后进入了太空时代。就在他的有生之年,钱学森将一个“黄包车之国”变成了拥有火箭的军事强国。即使在数十年的内部政治斗争中,中国依然奇迹般地造出了原子弹,拥有了太空项目。 最后,这亦是一个羞涩、内向、天资卓越的科学家的个人传奇,他毕生都渴望在和平环境中工作,但却不断卷入全球政治的旋涡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