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礼制建筑
释义

定义

礼制建筑不同于宗教建筑,但与宗教建筑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礼”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并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天人关系、阶级和等级关系、人伦关系、行为准则等,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封建统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能够体现这一宗法礼制的建筑就称为礼制建筑。

历史沿承

从考古资料来看,早在夏商时代,墓地就有了祭祀性建筑,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墓上建筑遗迹发现的更多。山西凤翔秦公陵、河南辉县的魏王陵、河北平山的中山国陵等,陵墓之上都发现了房屋建筑遗迹。中山国王陵中出土的铜版《兆域图》,详细绘制出陵墓之上享堂建筑形制。目前知道的先秦时代的享堂之类建筑,平面绝大多数为方形。

自秦始皇陵开始,寝殿成为帝陵的主要祭祀性建筑,它实际上就是商周时代的享堂。秦始皇陵寝殿平面仍为方形。西汉时代帝陵寝殿建筑平面由过去的方形变为长方形。这种平面形制的变化。似与仿照皇帝生前宫室有关。寝殿既为帝陵正殿,就要仿照皇宫大朝的前殿,汉代皇宫前殿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

陵墓的祭祀性建筑,战国时代以前一般筑于墓上,秦东陵和秦始皇陵已将其移于墓侧,但仍在陵园之内。约从汉景帝阳陵开始,这类建筑建于陵园之外,东汉帝陵仍袭此制,并在陵前增加了石殿之类的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连年战乱,为避免盗掘,帝王陵墓流行“潜埋”方式,不立寝殿,不造园邑。北魏冯太后的永固陵前建祠庙性质的永固石室,开始恢复秦汉陵寝制度,并作为陵墓的礼制建筑。

唐代诸帝陵一般于陵园之内,南门之北营筑献殿,亦称“寝殿”,这是陵园中的主要礼制建筑,是用于祭祀典礼的大殿。在陵园以南西侧,即陵区西南部修筑了下宫,亦称“寝宫”,“下宫”因位于山陵之下而得名。这是陵区宫人、官吏等守陵人居住的地方,也是供奉陵墓主人灵魂日常起居饮食之所。

北宋帝陵礼制建筑基本承袭唐制,其上宫即唐之献殿、汉之寝宫。宋代下官位于帝陵西北,这是依据当时的堪舆术选定的方位。南宋帝陵礼制建筑的上官和下官布局一改前制,安排在同一轴线之上。

元代帝陵沿用蒙古族填埋方式。陵墓附近没有礼制建筑。明代帝陵取消了唐宋帝陵的下官建筑,扩大了祭殿(即秦汉之寝殿、南宋之献殿或上宫)建筑,以祭殿为中心,自成一组院子,从而满足了大规模祭祀活动的要求。祭殿东西对称安排了配殿。祭殿院子北通以陵寝为中心的院子,南连设置神库、神厨和碑亭的院子。三座院子在一条南北轴线之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4: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