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边缘的求索:文坛的态势及走向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 段崇轩 著 丛 书 名: 出 版 社: 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069614 出版时间:2010-12-01版 次:1 页 数:356 装 帧:平装 开 本:大32开 所属分类:图书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内容简介这些年来,我的写作评论领域在逐渐扩展,但属于当代文学评论。如果从写作形态上看,则可分成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两部分,关于当代文学作家作品以及短篇小说艺术的探索,可以算作学术研究。关于当下文坛、文学以至文化现象的及时评论,则可称为文学批评。这本小书,收集的主要是后一类批评文章,它们不那么严谨,规范,但对文坛、读者,或许还有一点裨益。 ·查看全部>> 作者简介段崇轩 1952年出生于山西原平.历任山西大学中文系教师、《五台山》编辑、《山西文学》主编。现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山西文学院一级作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文学评论400多篇、散文随笔100余篇,共200余万字。著有长篇传记《赵树理传》(合作)、评论集《生命的河流》《永驻的厚土》.专著《乡村小说的世纪沉浮》《马烽小说艺术论》、散文随笔集《蓝色的音乐》等。有多篇作品获全国及省内奖项。 ·查看全部>> 目录序/张平 第一辑 观察 文学评奖的功与过 “专业作家体制”面面观 “文坛”不等于“市场” 文学批评的“三分天下”及内在缺失 扶植底层作者的深层意义 文学期刊忧思录 少一点门户之见 京城的“躁气” 是学术平台,还是“私家花园”? 语文教学中的“技术”与“艺术” 职称之痛 且说“国家级论文” “读经热”的冷思考 警惕时尚读物 短论三则 第二辑 反思 好看:一个“危险“的小说标准 文学:距离底层民众有多远 精神世界贫乏的乡村小说作家 人物退隐的九十年代小说 文学的立场 走过世纪的文学 大师还没有现身 仰望鲁迅的“理想” 赵树理的文学理想与“新农村”理想 第三辑 探索 要“现代性”更要“民族性” 聚焦新的农民形象 打破文学与农民之间的“坚冰” 当乡村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 重树好小说的标尺 重塑文学的独立品格 关于青年作家创作个性的随想 地域文化与文学的流变 打造自己的评论文体 第四辑 对话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小说 文学评论:版图的扩张和精神的涣散 三十年文学思辨录 透视文学评论界的潜规则 “后赵树理写作”现象瞩目 把短篇小说的写作进行到底 重视人文教育提高写作能力 后记 ·收起全部<< 前言山西人民出版社要出版段崇轩的评论随笔集《边缘的求索——文坛的态势及走向),我感到格外高兴!为作者,为山西文坛。这是作者评论实绩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山西文学的一份可喜收获。 崇轩投身评论已有30余年,他的研究方向涉及当代乡村小说、短篇小说以及山西文学创作等多个领域。这部《边缘的求索——文坛的态势及走向》则集中在对当下文坛、文学以及文化等诸多问题和“病象”的揭示与批评上,是他全部评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观察”,以宏观视野,着重解剖了当前文学乃至文化界中一些带有体制、机制性的深层问题与根源。如文学评奖、专业作家体制、文学批评、文学期刊以及教育上的“读经热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第二辑“反思”,则深入到现实文学的内部,论述了文学的种种隐患。如文学同大众的脱离、作家的思想匮乏、人物形象的淡化、鲁迅和赵树理精神的失落等等。第三辑“探索”,转而切入一些具体的、紧要的文学理论课题上,作了深入的透视与评论。如文学的现代性与民族性、如何表现当下的农村和农民、青年作家怎样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等一系列问题。第四辑“对话”,是作者同一些作家、评论家的自由讨论,涉及乡村小说的发展、文学批评的困境、新时期文学的经验教训等许多主题。四个方面,涵盖了文坛和文学的内部、外部,宏观、微观等各个层面和侧面的一些焦点问题及热点现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