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
释义 | 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于2008年9月正式成立,其前身是创建于1999年的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学院的组织结构由理事会、教学科研团队和行政团队组成,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任名誉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善同研究员任理事会主席,张秀兰和胡晓江教授分别担任院长和常务副院长。 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56名。全职教师共30人,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讲师12人,其中包括3名外籍教师。40.7%的教师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77%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和进修学习的经历。学院还聘请了多名海外名师和校外专家学者作兼职教授。此外,我院有在站博士后3人,研究助理12人,行政管理人员11人。 学院的长远目标是“打造贴近世界水平的公共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研究型学院”。学院始终坚持科研、教学与实践并重,一方面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公共政策专业人才,一方面通过科学的实证研究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专业的建议和依据。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学院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既重视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培养,又兼顾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目前,学院共设四个专业: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以及非营利组织管理,并设有3个博士点和4个硕士点,其中社会保障专业可接收博士后,并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同时,学院开设有MPA专业学位,下设两个专业方向:基金会与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危机决策与媒体战略。自2005年独立招生以来,学院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并营造一个宽口径、厚基础、多导向的人才培养环境。 截至2010年9月,学院累计招收博士生68人、硕士生113人,CFP55人,MPA30人。目前在读学生189人,其中博士生46人,硕士生58人,CFP55人,MPA30人。学生的就业状况较好,就业比例在全校位居前列。非定向毕业生去向统计为:继续求学深造者12人,占非定向毕业生总人数的26%,其中出国深造者近20%;进入事业单位者27人,占总数的47%,其中在政府机关(如民政部、人力资源部、科技部等)供职者20人,占总数的35%。 学院的师资团队来自于与社会发展相关的各个学科领域,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地理学、统计学、医学和公共卫生等,教师在各自的领域都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力争成为领域内的佼佼者。同时,来自不同领域的教师在相同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结合成研究团队,广泛涉足社会发展中的各项政策研究,包括社会救助、儿童保护与发展、医疗卫生、老龄健康、烟草控制、发展研究、反贫困、教育政策、移民研究、卫生事业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应急管理与灾害救助等。 在科研上,学院坚持“重大项目、重大成果、重大影响”的理念,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如“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新框架研究——基于汶川大地震的实证研究”等国家重大课题,对国家的社会政策的出台和改善起到了实际作用,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相应的积极影响。近五年,我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314篇,其中在SCI、SSCI、AHCI期刊上发表的有12篇,包括2篇发表在一流医学杂志Lancet上的文章,另有学术专著15部,所发表的作品荣获3项省部级以上奖励,有2个研究报告获得国家领导重要批示。近五年,共承担科研项目171个,其中国家级10个,到位经费4000万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