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释义 |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SEBA. BNU )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下属学院,它的前身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始建于1979年。著名经济学家陶大镛教授担任第一届系主任。学院历史悠久,实力雄厚。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SEBA. BNU )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下属学院,位于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它的前身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始建于1979年。经济学院(系)成立20多年来,经过全体教生的共同努力,教学和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逐步成为学科门类齐全、教师梯队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院。我院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正按照“建一流学院,创一流学科,办一流专业,育一流人才”的目标,争取在5—10年时间内把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商学院。 经济系的组建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我校在原政治教育系和公共政治课教研室的基础上,酝酿建立政治经济学系、哲学系和马列主义研究所。197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于9月份正式建立政治经济学系。著名经济学家陶大镛教授担任第一届系主任。 建系之初,政治经济学系设一个政治经济学本科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经济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在岗教师和研究人员39名。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研究工作,建立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经济学说史教研室、《资本论》研究室、美国经济研究室、社会主义经济研究室。 1985年6月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经教育部批准,我系在原有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基础上增设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为此将政治经济学系改名为经济系,并于1985年9月招收首批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和夜大专科生。后经专业调整,该专业从培养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人才逐步转向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更名为工商管理专业。1993年新增国际经济专业,并于当年招收本科生。后因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该专业相应更名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在本科教育发展过程中,经济系研究生教育也有了长足发展。1981年11月,我系世界经济专业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学位点,并分别于1981、1985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此后,经济系先后取得了政治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企业管理、金融学、区域经济学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1996年,教育经济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在经济学院组建以前,经济系共有2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和3个本科点,为组建经济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经济系历届系主任为陶大镛教授(1979—1984年)、姚森教授(1984—1987年)、程树礼教授(1987—1992年)、詹君仲教授(1992—1997年)。历届党总支书记为姚森、孟月乔、许统乔、王同勋、白爱珠、冯文荣同志。 经济学院的组建与发展为了适应学校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发展,1996年6月学校决定,成立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首任院长是杨国昌教授(1996年—2000年),党总支书记为冯文荣同志。现任院长为李翀教授,副院长是沈越教授、白暴力教授和刘松柏副教授;现任学院党总支书记为李萍副教授,副书记是于然同志;李晓峰副教授任院长助理,贺力平教授和赵春明教授分别任金融学系和国际经济系系主任,李由副教授和袁连生副教授分别任经济学系和工商管理系系主任。王善迈教授、宿景祥副教授、戴贤远教授、钟伟副教授、高明华副教授分别任教育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商务咨询中心、金融研究中心、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友维同志任学院办公室主任。 学院目前下设5个系:经济学系、工商管理系、国际经济系、金融学系、会计学系,5个研究机构:教育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金融研究中心、商务咨询中心、公司治理研究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并附设学院行政办公室、经济管理模拟实验室。经济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3人,教授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19人,讲师7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其中2人分别在英国伦敦大学和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获博士学位),有硕士学位的12人,在读博士7人。教辅人员5人。 学院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队伍建设视为学科建设的基础。注重培养和选拔优秀博士生留校任教,鼓励有条件的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积极为教师提供进修提高机会。建院以来,学院先后从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和本院选拔了多位优秀博士毕业生和博士后充实教师队伍:有8位中青年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和本学院通过在职学习获得博士学位,现在还有6位中青年教师分别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本院攻读博士学位。近3年来,学院加大了引进人才的工作力度,从1999年开始分别从西北工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金融学院和西南财经大学引进了白暴力教授、李翀教授、贺力平教授和杨晓维教授,大大充实了教师队伍。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已改变了教师队伍后继乏人、年龄结构偏大、学位和职称结构偏低、学科涉及面过窄的被动局面,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相对合理、学术功底扎实、充满生机和活力、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他们当中有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著名经济学家,也有在学术上崭露头角的中青年教师。此外,学院还聘请了10多位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为兼职教授和客座研究员。 建院以来,学科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00年增设金融学本科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2000年获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国际贸易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经批准设立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世界经济学科和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2年增设会计学和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学院现在拥有6个本科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金融学、会计学和电子商务;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经济思想史、教育经济与管理、金融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三个博士点:世界经济、教育经济与管理、政治经济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世界经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涉及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各学科分布于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4个一级学科。经过20多年的学科建设,经济学院初步形成了学科较为齐全、层次合理的学科结构。 建院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完成各种科研课题3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的课题17项,包括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陶大镛教授主持的“世界经济新格局研究”和杨国昌教授主持的“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指导作用”。“十五”时期一开始,学院在承担科研项目方面又取得了可喜成绩,已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20项,其中包括陶大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五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到2002年4月底截止,学院科研经费余额209万元。近3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600多篇,其中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208篇,仅2001年就达105篇,其中一些是发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统计研究》、《教育研究》等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各学科及其分支学科中的最高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建院以来12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目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已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系20年来,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0人、硕士研究生324人、本科生1671人、夜大本专科生2167人。毕业生在祖国的经济、教育、科研和政府机关等部门勤奋工作,勇于创新,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学院的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的增长而逐年增加。现有各类注册学生1518人,其中本科生630人、硕士研究生218人、博士研究生90人、夜大生580人。 基于拓宽专业口径、扩大学生就业面,以及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学院重视加强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建设。在课程设置上,尽量扩大这些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并注重选派优秀教师采用上大课的方式,来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学院曾数次对原有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进行全面改革。在保持原有特色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国际经济发展的许多新课程。调整优化了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课程配置,强化了外语、数学和计算机等课程的教学,改进了教学和培养方式,并在多年前就已开设了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教师用外文授课的专业课程。学院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经济理论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建立了一批社会实践点。为激励该院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全面发展,我院校友于1999年建立“校友奖学助学基金会”和“方太奖学助学基金会”,每年奖励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院历来重视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扩大经济学院在经济界和学术界的影响。从1999—2002年,学院已经连续4年举办了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金融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热点问题“高级研讨班”,吸引了全国高校、经济科研机构和经济实业界上百位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聚会北京师范大学,共同研讨理论和实践问题。近3年来,学院还与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合作,在我校举办学术研讨会,对“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此外,学院还重视加强与兄弟院校和经济科研机构的联系,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聘请同行专家来校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并积极支持教师外出讲学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学院教师在全国性学术团体担任重要职务。陶大镛教授早年担任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杨国昌教授现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李翀教授现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善迈教授现任教育经济学会理事长;沈越教授现任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常务副会长;袁连生副教授现任教育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学院历来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南伊利诺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马里兰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剑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亚细亚大学、樱美林大学,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维也纳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杜塞多尔夫大学、特里尔大学、奥登堡大学、马格德堡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还与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此外,学院先后派出多人出国短期讲学,参加国际会议,出国进修,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等,也经常邀请外国专家来院讲学和合作研究。 学院党建工作成绩斐然。学生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历届本科生毕业生的党员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20%左右,研究生的这一比例则接近90%.学院长期坚持教职工与学生之间的对口支部制度,教师和职工参与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保证了发展学生党员的数量和质量。我院学生活动历来开展得也是有声有色,在校内颇有声誉。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早在1980年就成立了院学生会经济学社,并创办了《奔流》、《方圆》等刊物,为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了舞台。 与时俱进,开拓未来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将把以往取得的成绩视为新的起点,按照“建一流学院,创一流学科,办一流专业,育一流人才”的目标,争取在规模扩张、结构调整、水平提高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实现跨越式发展,将学院办成国内一流的商学院。“ 学院学科建设的思想是:巩固和提高理论经济学科,开拓和发展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科。 理论经济学是我院的传统优势学科,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同时,理论经济学学科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学校经济学科学术地位的最主要标志,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科的发展也必须以雄厚的理论经济学实力为后盾。因此,经济学院将把增强理论经济学实力和扩大我院在理论经济学界的影响作为学科调整与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本科层次上,我院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拟不再增设新的理论经济学专业。与此同时,继续做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向应用经济学方向发展的工作,重点充实国际贸易方面的应用性课程。在硕士研究生层次上,我院现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3个硕士点,计划在2003年增设西方经济学专业。在博士生层次上,我院现有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两个博士点,要争取一级学科授权点。 应用经济学是直接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经济学专业,其生源状况和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它是我院重点发展的学科。在本科层次上,我院已于2001年开设金融学专业,近期内应重点抓好金融学的课程建设,实现金融学教学微观化。在硕士层次上,我院现有金融学、区域经济、国际贸易、教育经济与管理4个专业,考虑增设劳动经济学硕士点。在博士层次上,我院现有教育经济一个博士点,要争取建立金融学博士点,并与资环学院合作共同申请区域经济学博士点。在条件成熟时,申报应用经济学博士一级授权点。 工商管理是直接为工商企业服务的专业,目前生源状况和毕业生就业前景也较好,并有较强的社会需求,它也是我院重点发展的学科。在本科层次上,要办好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在硕士层次上,争取建立会计学硕士点,并积极申报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点(MBA)。在博士层次上,创造条件申请企业管理博士点。争取在5—10年间,初步建立起我校工商管理学科的完整体系。 目前,学院正在酝酿着一次新的重大转制,在经济学院基础上组建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由于我们把学院发展重点放在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科上,经济学院已不能完全涵盖学院目前的全部学科;同时,在经济学院基础上组建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也有利于保证学院确定的重点发展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科的目标;此外,将经济学院更名为商学院也符合国际惯例,有助于学院对外交流,扩大学院的影响。 回顾过去,经济学院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方针,为造就国家急需的经济与管理人才做出很大成绩。展望未来,在新的世纪里,学院将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