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比尔德贝赫会议 |
释义 | 会议简介为了让欧美精英聚在一起,1954年5月29日,荷兰伯恩哈德亲王召开了第一届比尔德贝赫会议,旨在增进欧美在政治、经济和国防领域的交流。比尔德贝赫会议得名于举行的地点——荷兰村庄奥斯特贝克的比尔德贝赫酒店,被人们形容为“全球精英会议”。亨利·基辛格、赫尔穆特·施密特、格哈德·施罗德、丹尼尔·瓦塞拉(魏思乐)、可口可乐、壳牌和菲亚特等公司的领导人甚至荷兰女王都是常常被人提及的与会者。会议一年一度举行。 2011年6月9日至12日,和过去一样,这个聚集了全球最顶尖精英的论坛神秘依旧,全程闭门举行,没有新闻发布会,也没有任何决议或声明。 会议争议在搜索引擎上搜索比尔德贝赫,排在前面的竟是一个英国人为揭开比尔德贝赫的“惊天阴谋”开设的网站。“阴谋论”中最醒目的“证据”是:“这个集团的创始人荷兰亲王伯恩哈德本人就是纳粹党卫军。” 过去半个多世纪来,类似的传言一直是比尔德贝赫阴谋论者乐此不疲的谈资。该组织被指暗中操纵着重大国际事件,如选拔未来领袖,创造欧盟,密谋发动伊拉克战争等。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1991年,还是年轻州长的比尔·克林顿应邀参加比尔德贝赫会议;1993年年仅40岁的工党议员托尼·布莱尔也获得邀请,之后两人都登上本国权力的巅峰。在阴谋论者看来,这正是比尔德贝赫会议控制大国政治的证据。 年复一年,比尔德贝赫集团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猜测。这些有时被斥为“阴谋论”的猜测在在线论坛上四处流传,最终汇成这样一种观点:一个有权势的少数派集团正在实施计划,企图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秩序。这种观点认为,在闭门会议上、在没有民主制度控制的情况下作出了重要的政治经济决定。参加比尔德贝赫会议的重要政界人士既有左翼人士,也有右翼人士,因此有谣言说,这个集团在推荐未来的国家元首。比尔·克林顿、利昂内尔·若斯潘甚至若泽·巴罗佐都在掌权之前受邀参加会议。 著名的阴谋论网站“监狱星球”不断更新奥巴马政府收比尔德贝赫会议控制的诸多证据:例如,2008年参加比尔德贝赫会议的美国代表几乎就是一个处于雏形的奥巴马班底。奥巴马原计划在6月6日从华盛顿乘专机飞回芝加哥度周末,但当随行记者登上专机后,才发现总统候选人没有一同前往。他们后来得知,奥巴马当日和他昔日的对手希拉里在华盛顿秘密会晤。“监狱星球”因此断言,两位即将登上美国权力巅峰的要人正是在比尔德贝赫会议上密谋如何接手美国政坛。 会议解密会议组成在一位比尔德贝赫会议的与会人士看来,这场精英聚会并非没有什么神秘之处。“除了参与者大都是重量级人物,这和其他国际会议并没有什么不同。” 比尔德贝赫集团并没有“会员”一说,只有“筹委会成员”,他们来自18个欧美国家。除了每年参会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洛克菲勒家族掌门人大卫·洛克菲勒,筹委会尤其青睐欧美政界、经济界的的新秀。如:2003年,葡萄牙总理巴罗佐,他在一年后当选欧盟委员会主席;2010年,谷歌创始人埃里克·施密特、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2011年,世界银行行长佐罗克、俄罗斯钢铁大亨莫尔达绍夫。 外界常误以为比尔德贝赫扮演着选拔世界领袖的角色,实际上恰好相反,克林顿和布莱克参会之前就已经被视为有潜力的政坛新星。 比尔德贝赫集团从来不邀请发展中国家代表,只向西方精英敞开。一位与会者甚至不屑地说:“我们只找想发相近、志趣相投的人。否则比尔德贝赫会议就会成为迷你版的联合国......成为一个笨蛋俱乐部。” 直到最近几年比尔德贝赫会议才逐渐走出“封闭”。2008年筹委会“罕见地”发布了表达会议宗旨的声明。2010年,其官方网站终于上线。 与中国的关系2011年,与会者名单中出现了两位中国人的名字: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女士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有国外媒体认为,这是中国崛起的又一个标志。 与会者名单亨利·基辛格 伯恩哈德 格哈德·施罗德 赫尔穆特·施密特 佐罗克 帕斯卡尔·库什潘 若泽·巴罗佐 丹尼尔·瓦塞拉 莫尔达绍夫 利昂内尔·若斯潘 比尔·克林顿 奥巴马 大卫·洛克菲勒 可口可乐公司 壳牌公司 傅莹 黄益平 会议评议比尔德贝赫会议本质仍然是“欧美两个地区的对话”,恰如比尔德贝赫官网对自己的定义:“如今欧美面临着更多而非更少的共同问题,从财政到投资,从环保挑战到国际安全,一个欧美的构想并没有过时。”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