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宋福州厢军 |
释义 | 北宋福州厢军有水军、崇节军。熙宁二年(1069年)福州从厢军中精选强壮,编成教阅保节军1指挥。熙宁四年,福建路厢军裁并后改号保节军,共33指挥11150人,其中福州改并崇节军、水军为不教阅保节军5个指挥。加上已有的教阅保节军1指挥,共6指挥,每指挥500人。州城另有牢城1指挥300人。共定3300人为额。熙宁六年,改教阅保节指挥为广节指挥,置都作院指挥,旋又置壮城指挥。南宋建炎(1127~1130年)后,福州的禁厢兵(一些禁军从厢军中拣选募集而成,另一些则由厢军建制直接改为禁军如广节指挥者,故有此称)有威果、广节、雄略、全捷等军,厢兵有保节、壮城、牢城、宁节等军。 水军指挥、崇节指挥宋初,福州有水军和崇节军共3000人。后陆续逃亡476人。咸平三年(1000年),奉命依数招募补充,福州本城兵遂有水军营、崇节营各3个。后改编为不教阅保节军。 教阅保节第一指挥熙宁二年(1069年),福建路从厢军中精选强壮编为教阅保节军计10个指挥,以备盗贼。福州本城列为第一指挥,有官兵200人。熙宁六年(1073年)改编为广节指挥。 不教阅保节指挥不教阅保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指挥 熙宁四年(1071年)朝廷命各路不教阅厢军改编为不教阅保节军,每指挥不超过500人。福州将原有之崇节营、水军营合并改编为保节军5个指挥。第一指挥,营在金墉桥北;第二指挥,营在丰乐门外之南;第三指挥,营在丰乐门外之北、牢城营之西;第四指挥,营在广节之东;第五指挥于元丰年间(1078~1085年)移驻泉州。 牢城指挥由待发配的轻罪犯人组成,司筑城营造等杂役。元丰四年(1081年),以200人为额,营在丰乐门外之北。 都作院指挥 宋初福州即有制造本州军器和朝廷交造器物的工匠40人。熙宁六年(1073年),福州置都作院1指挥,工匠定额300人,后两度缩编为小作院。政和二年(1112年)复置都作院,营在浦尾金斗门之北。 壮城指挥熙宁八年(1075年)置,专治城隍,不给地役,别为一军。元丰三年(1080年)福州有壮城兵50人。大观元年(1107年),福州升帅府,置壮城兵400人。政和三年(1113年)置330人。营在威果第二十四指挥之东。 养老宁节指挥绍兴十一年(1141年),拣汰诸军中伤老病弱人员378人至福州养老,充牢城指挥。乾道九年(1173年)改为宁节指挥。淳熙五年(1178年)移居沙合门外新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