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一家亲 |
释义 | 基本信息剧名:北京一家亲 类型:情景喜剧 从2012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22天里,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将在广宣时段和固定栏目之间的时间段,以每天滚动播出七八次的频率播出这一短剧。每天播出一集,时长5分钟到8分钟,呈现了老北京按民俗欢度春节的喜庆故事。 内容简介《北京一家亲》以一户老北京普通人家如何过年为主线,讲述了传统节日所蕴藏的民俗知识与文化内涵。剧中的一家人祖孙三代,生活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里,在讨论如何过年时产生了不同意见:年轻人认为年年过年、年年没劲儿,除了春节晚会没什么其他期待;而年长者则坚持以老理儿过年,在传统习俗的基础上把失掉的文化捡回来。剧本不以戏剧强烈的矛盾冲突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为主,而是在充满生活化的情趣与幽默中讲述民俗知识。 演员表角色 演员 备注 张大爷 李增瑞 未知 石维坚 来自上海的亲家 未知 李蕴杰 未知 周玲 未知 龚宁 儿媳妇 未知 春妮 女儿 未知 曹涤非 张大爷的儿子 未知 曹阳 客人 未知 甄妮 小孙女 相关资料亮点一 民俗一揽收,解释有新招 老北京人是如何过年的?亲历者已经越来越少。即便将《帝京岁时记》、《老北京的风俗》、《京城旧俗》书籍置于眼前,很多人依然无所适从,“灶王爷究竟是谁?单是这一问题,就有连篇累牍、答案不一的说法。”《北京一家亲》总编剧张永和说。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北京一家亲》将把这个北京民谣中描绘的场景,按天一一展现出来。大家伙儿甚至还能从中学到各种中华礼仪:左手掌压住右手拳是喜拳,而右手掌压住左手拳是丧拳……不过,面对众说纷纭的年俗,节目组仍然在保留与舍弃之间有所创新。张永和举例说:“如今俩兄弟为了间房子可以打翻天,亲情对于很多人已经不再崇高,剧中便有针对性地对年俗中体现这一内涵的情节作了重点呈现。”在他看来,今人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需要对年俗作出新的发挥和解释,这正是使之永葆生机的办法所在。 亮点二 名角扮百姓,口述变演出 专家讲民俗、主持人做节目、老百姓过日子,这是最为常见的场景。不过,在《北京一家亲》中,张永和、纪连海、阎崇年等专家、学者却纷纷退居幕后,而曹涤非、春妮、龚宁、曹扬等主持人一一走进剧中,他们穿上了老百姓的衣服,讲起了过年的那点事儿。 “这些年来,有意思的年俗已经渐渐沦为没意思的记忆,这种混搭的方式,或许能让这些没意思的记忆重新焕发出意思来。”张永和介绍,短片中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加之那些熟悉的明星脸,大家伙儿能够更有兴趣地欣赏下去。民俗传播的方式,也从口述历史升级为活灵活现的情景演出,效果更好。 亮点三 京味儿在外头,精神在里头 无论是李增瑞儿化音十足的京腔,还是潘家园新开张的旧货市场,看《北京一家亲》,浓浓的京味儿就像一壶刚沏好的茉莉花茶,从中缓缓飘散开来。 短片中,上海的亲家来京过节,盛邀之下住在了张大爷家里;在老爷子家,毫无唇枪舌剑的场景,两家人和和气气、彬彬有礼,即便产生了误会,也多是出于关爱他人的真情实意;眼见陌生的小孩儿跑到自家,将刚出笼的包子和饺子拿在手中直接就往口里送,张大爷不仅没嗔怪,反倒善意地提醒道:“小心,别烫着。”这些都是老北京人的生活场景。剧中的那句台词“北京老字号同仁堂的老东家,便来自浙江宁波;但甭管新北京、老北京,都是咱北京人”,也可看作蕴藏剧中的北京精神的体现。 策划者说 回归民俗传承传统文化 小的时候过年,大家伙儿会盼着吃好吃的、穿新衣裳,现如今很多人似乎天天都在过年。除了休息团聚和串门聊天,过年对他们似乎渐渐失去了意义。回归过去,重温那悠然自得、充满民间智慧的生活场景,或许能让对传统年俗文化越来越陌生的我们,对生活产生新的感受和新的激情。 我们做这台节目,是希望能够勾起老年人的温馨回忆,并让年轻观众从中品味到往昔礼仪感十足的生活方式和情景。当各种年俗知识以剧中那种轻松、快乐、好看的方式呈现出来,大家或许能对“小年”、“除夕”、“元宵”等耳熟能详的词汇有了更形象的认知。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