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悲田坊
释义

悲田坊是中国唐代具有代表性的贫民救济机构。‘悲田’,依据佛典的解释,意指施贫;‘坊’为建筑物或机关之意。据后汉·建武六年(30)所颁诏令记载,国家必须照顾年老无人奉养、残障无依、穷困潦倒的人民。唐令中也明文规定︰地方团体(乡里)应该安养孤老、残障、贫困者。

悲田坊又称‘悲田养病坊’。在唐代,武后长安年间(701~704)即已设置。其后,在玄宗·开元五年(717),由于宋璟等人奏请朝廷设置收容孤老贫病人的安养设施,唐朝政府即自僧侣中选任悲田养病使,在长安等地设立悲田养病坊。所以此一安养设施,实际权责系由僧侣掌理。

六朝以来,佛教寺院即颇致力于社会事业,因此,唐代在佛寺中设悲田养病坊是顺理成章之事。虽然经营悲田坊属于慈善事业,须耗资金,但因其经费皆来自善男信女的捐献,对寺院而言往往仍有盈余。所以,寺院也乐于设立。

然而武宗会昌排佛时期,僧侣被敕令还俗,悲田养病坊也受到很大的打击。官方将‘悲田’两字去掉,改称为养病坊,并将其改隶两京及各州管理,且任命地方耆老掌理其事,分配寺田作为经费来源。宋代以后,分为福田院、居养院等收养设施,以及安济坊等医疗机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7: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