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鲍化南 |
释义 | 鲍化南(1867-1926),满族,辽宁省凤城县(原凤凰厅)人,农民出身。1907年加入同盟会,东渡日本,面见孙中山先生。其时,官府在这里抽山荒税。这一带的满汉族农民被逼得无路可走,掀起著名的“抗山荒”运动,与清朝官吏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其时正当辛亥革命运动高潮之际。1911年(清宣统三年)11月17日,东北革命派在沈阳成立了以汉军旗人张榕为首的“联合急进会”,作为东北革命活动的领导机关。是月下旬,“联合急进会”派人到凤城与“抗山荒”的满族农民进行联系,发动革命。于是,当地满族人民共推鲍化南为首,组织武装力量,宣布武装起义。当地满族人民群起响应,纷纷剪掉辫子,拿起武器,踊跃参加起义,几天内就组成了一支有200多人参加的革命武装队伍。后来,鲍化南派满族农民王双益等,从雪里站去榆树林活动,不幸消息走漏,王双益等27人牺牲。鲍化南率众奔袭凤城县,12月8日在火焰沟与清兵激战。起义军牺牲10余名,终因弹尽援绝而被迫退至庄河,坚持武装斗争。不久,由于革命队伍本身的局限性和反革命力量的强大,起义逐渐被镇压下去。后来辽宁各地的义军已齐集大连和金复州等地。经过整顿,编成关外民军一军二师四个旅,鲍化南被任命为旅长。到民国2年(1913年)春,这支民军被全部遣散。第二次国民革命失败后,马龙潭派兵第三次抄鲍化南的家,捕杀了他能武善战的弟弟鲍化桥。鲍化南被清军的流弹打伤了肩胛骨,被迫外逃。经过同盟会,特别是已做了营口海关监督的刘纯一的协助,到天津找到刘香久入股,开义和新袜庄,直到民国9年(1920年),马龙潭调洮昌道当镇守使离开风城,鲍化南才回家乡。他年过半百而壮志未酗,肩胛枪伤又时缓时剧,于1926年病死家中,时年60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