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薄昭之死
释义

选自?

《资治通鉴》卷十四

原文?

汉文帝十年,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臣光曰:李德裕认为“汉文帝诛薄昭,断则明矣,于义则未为安也。秦康送晋文,兴如存之感;况太后尚存,唯一弟薄昭,断之不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臣愚以为法者天下之公器,为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夫薄昭虽素称长者,文帝不为置贤师傅而用之典兵;骄而犯上,至于杀汉使者,非有所恃而然乎!若又从而赦之,则与成、哀之世何异哉!魏文帝尝称汉文帝之美,而不取其杀薄昭,曰:“舅母之后,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讥文帝之始不妨闲昭,斯言得之矣。然则慰母心者,将慎之于始乎!

译文?

在《资治通鉴》卷十四中找到了原文。翻译如下:

将军薄昭[注:薄昭是汉文帝的舅舅]杀汉使者(犯了罪)。文帝不忍心杀他,让其他大臣陪他喝酒,想让他(醒悟)自杀,薄昭不肯。文帝又让大臣们穿丧服去给他哭丧,薄昭就自杀了。

我司马光说:李德裕[注:唐代宰相]认为:“汉文帝杀薄昭,(在道义上)决定是正确的,在情理上则有些不妥。当年秦康公送晋文公返国的时候,曾发出见到舅父就如母亲仍然在世一样的感叹。更何况太后还活着,就那么一个弟弟薄昭,决定的十分干脆,完全没有(不杀舅舅)安慰母亲的想法。”我认为法律是天下公正的东西,只有善于执法的人,对亲对疏一视同仁,没有偏袒的人,则人们就没有敢因为有背景依靠而犯法的了。(犯事的)薄昭虽然平常被称为有德行的人,(但)文帝没有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而是直接惩处,(文帝真是善于执法的人啊)。薄昭骄横目无法纪,以至于杀汉使者,这不是因为仗着自己有背景么?如果纵容他赦免他,这和汉成帝、汉哀帝的乱世有什么区别呢?魏文帝曾经赞扬过汉文帝的治世,但不肯定他杀薄昭这一点,说:“外戚[注:你的原文有误,应为 舅后之家]应该从物质上满足他们,而不是给他们权力,(这样就不会)等他们触犯了法律,又不得不秉公大义灭亲。”这是在指出汉文帝一开始就应该给薄昭个(物质收入丰厚的)闲职,(这样就不会因为薄昭犯政治错误不得不杀他了)[注:这也是自认为应该补齐的潜语]。既然这样,那么想不让母亲难过,一开始就要谨慎(给外戚安排工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