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释义

概况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北京铁道学院铁道建筑系。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从建系之初的单一铁道工程本科专业系,发展到设有土木工程系、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和道路与铁道工程系,桥梁与防灾工程、建筑工程、隧道与岩土工程、交通与环境工程和工程力学5个研究所,以及勘察设计研究院、实验中心、隧道与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等机构,土木工程、力学、交通运输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15个博士专业、20个硕士专业,研究领域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农学4个学科门类,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农学、公共管理等9个一级学科的综合性学院。其中,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学科规模居全国土木类学院之首。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坚持“服务铁路,面向社会,办出特色”的办学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科技创新,学术交流空前活跃,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已发展成为土木工程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创新基地和信息中心。

学院从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引进了一批学术骨干,目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72.9%,已建成一支学历层次高、来源广泛、老中青相结合并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学术队伍。目前学院拥有教职工2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博士生导师44名,教授39名,副教授76名。

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学院在册学生26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余人,硕士研究生690人,博士研究生285人,工程硕士研究生147人),同时还承担着培养外国留学生以及成人高等教育的任务。1999年,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了建设部组织的专业教育评估,毕业生获得了提前参加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及英联邦国家互任学历的资格。2004年通过了专业复评。50多年来,学院共培养了近万名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几年来,学院在科研的立项、获奖、发表论文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铁道部科技发展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数百项,其中数十项获得国家或省部级奖励。与现场工程相结合的横向科研项目逐年增加,在工程勘测设计、科技咨询、结构动静力试验与检测、工程监理等方面已成为行业的知名单位。2007年新增科研项目17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新增经费合同额达到5700多万元,学院的科研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很多研究成果已直接应用于国家建设。

学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通过专家互访、合作研究、召开国际会议等形式,与10多个国家与地区2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学院多次出席国际会议和到国外进行访问研究或讲学,邀请国外学者来校讲学交流80余人次,有多人次担任国际学术组织或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或分会主席,主办或承办了 “结构工程国际研讨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国际研讨会”、“现代混凝土复合材料及基础设施国际研讨会”、“海底隧道修建技术国际研讨会”等双边或多边国际会议。

在国内学术交流方面,学院与国内多所大专院校、厂矿企业、设计院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和联合培养关系,并聘请一批著名学者作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和顾问教授。学院还与有关设计院、铁路局和其它生产单位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开创了产、学、研结合、优势互补的新局面。通过举办博士生导师学术讲座、青年教师科研报告会、博士论坛,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为师生做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学术活动,使学术氛围更加浓厚。

科学研究

科研简介

科学研究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五年来,学院已逐渐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科技研究队伍,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科教兴国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2004年到2008年,学院新增科研项目950余项,科研合同经费达2.5亿多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项,合同经费2331万元。由我院教师参加的“青藏铁路“项目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另有3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1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700余篇,其中SCI及SCIE检索173篇,EI检索287篇,ISTP检索198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58部。

获奖情况

2008-2003年科研获奖成果统计

序号 获奖成果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
等级 奖励
年度 北京交通大学名次 获奖人(排序) 备注

1 梯度材料新的力学分析模型及应用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 二等 2008 1 汪越胜,黄干云,柯燎亮,刘铁军,高晓霞 主持

2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 一等 2008 1 张顶立,罗富荣,张成平,高自友,黄俊,徐凌,房倩,逄铁铮,骆建军,苏洁,张成满,侯艳娟,牛晓凯 主持

3 青藏铁路工程 国家科技进步奖 特等 2008 10 李学伟(79),魏庆朝(120) 参加

4 高坝抗震分析时域显式整体分析法与场址地震动输入确定及工程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08 4 赵成刚(4),崔江余(8) 参加

5 烟大铁路轮渡系统集成技术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 特等 2008 6 倪永军(18),魏庆朝(26) 参加

6 渝怀线圆梁山隧道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B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08 4 白明洲(8),张顶立(14) 参加

7 货车车轮辐板(孔)的疲劳行为及对策研究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08 2 谢基龙(6),黄海明(7) 参加

8 京九线粉土路基病害整治技术试验研究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08 2 刘建坤(2) 参加

9 “新建铁路桥墩动力设计指标试验研究”和“提速线轻型桥墩刚度检定标准研究”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08 1 阎贵平(1),钟铁毅(2),季文玉(3),夏禾(4) 主持

10 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关键技术试验研究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 特等 2008 11 
 参加

11 乌鞘岭隧道修建技术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 特等 2008 15 
 参加

12 新型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物信息提取技术与应用 中国测绘学会 二等 2008 2 谭衢霖(4) 参加

13 复杂地质条件下长连拱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07 2 乔春生(4),刘保国(9),刘开云(12) 参加

14 盾构法地铁隧道分叉段围岩稳定性及施工技术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07 2 李兆平(2),刘维宁(3) 参加

15 车辆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与应用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06 1 夏禾(1),张楠(3),郭薇薇(4),阎贵平(5) 主持

16 薄膜结构成套技术与风致效应及工程应用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07 1 杨庆山(1) 谭锋(2) 刘瑞霞(4) 赵杰(5) 田玉基(8) 张建(12) 李波(15) 主持

17 高拱坝材料动态特性和地震破坏机理研究及大坝抗震安全评价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07  3 王哲(3) 参加

18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技术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 特等奖 2007 11   参加

19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新结构试验与应用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 一等奖 2007 7 王连俊(13) 参加

20 时速250公里60kg/m钢轨18号道岔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 一等奖 2007 8 高亮(17) 参加

21 75kg/m重轨及其配套设备研制和综合运行试验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 三等奖 2007 3 范俊杰(10) 参加

22 设计地震动估计与高拱坝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2006 4 赵成刚(4) 崔江余(8) 李伟华(11) 参加

23 既有线提速钢梁桥加固技术试验研究——钢桁梁桥加固研究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2006 3 张楠(5) 夏禾(9) 参加

24 铁路洗涤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06 2 王锦(4) 参加

25 南京地铁一号线南京站站下穿铁路南京站综合施工技术研究 辽宁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06 2 李兆平(3) 参加

26 复杂地下洞库群开挖方案优化及围岩稳定性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06 3 刘保国(5) 参加

27 软硬不均匀地层及复杂环境隧道复合盾构的研究与掘进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06 2 谭忠盛(5) 参加

28 高性能混凝土节能复合墙体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2006 2 袁泉(3) 常鹏(9) 贾英杰(10) 参加

29 桩-网新工法加固软土路基理论与技术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06 2 赵成刚(3) 参加

30 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多年冻土带隧道施工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05 2 谭忠盛(3) 参加

31 青海万丈盐桥的处治技术研究 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05 2 刘建坤(2) 候永峰(3) 张鸿儒(7) 参加

32 新建铁路对城市生态的影响与控制的研究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05 1 许兆义(1) 吴堤 白明洲 王勐 杨成永 主持

33 含水软塑性地层非降水浅埋暗挖注浆穿越建筑物道路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05 2 黄明利(2) 张顶立(5) 张成平(9) 参加

34 铁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05 2 陈峰(2) 参加

35 隧道位移非接触量测分析系统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2004 1 刘维宁(1) 主持

36 软硬不均匀地层及复杂环境隧道复合盾构的研究与掘进技术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 特等奖 2004 4 谭忠盛 参加

37 PC轨道梁制造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04 2 朱尔玉(4) 参加

38 无水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04 2 张顶立(2) 袁大军(12) 参加

39 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多年冻土带隧道施工技术 青海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04 2 谭忠盛(2) 参加

40 大型地下水封式液化石油储藏洞库修建技术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04 3 谭忠盛(5) 参加

41 地下导洞-隔离桩墙防护技术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03 3 项彦勇(3) 参加

42 受施工扰动影响土体环境稳定理论及其变形控制方法研究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2003 3 张弥(4) 李兆平(7) 王连俊(10) 参加

43 复杂条件下高拱坝(300米级)建设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03 4 王哲(5) 参加

44 高压气体质量流量在线监测检定装置的研制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03 2 章梓茂(2) 参加

45 内燃机车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03 2 任福民(1) 许兆义(3) 参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