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柏山文峰塔
释义

柏山文峰塔,又称为白沙塔。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南5公里的梁北镇大白庄村柏山峰顶。始建无考,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塔高16米,呈平面八角形攒顶式五层砖构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周长数十米,为石质墩土式圆台,高丈许。塔身五层,下大上小,依次渐收,底层八面,唯北面朝城方向开一券门,门顶横楣上题“凌云耸翠”四字,落款为清乾隆十四年重修,由此可直通塔顶。其余四层也为八面,分开四门、四窗,每层门洞高出地面与常人胸齐,门外无廊,实则亦为窗,便于采光和远眺。第二层门洞为券拱弧顶横楣,窗为圆形花格四方框,与一层正门相对的门楣上题“云汉昭回”四字。第三层门洞为券拱弧顶无楣,窗为圆形花格八角框,与一层正门相对处的门楣上题“光照钧台”四字。第四层门洞和第三层相同,窗与第二层相同,与一层正门相对处的门楣上题“秀耸钧天”四字。第五层门洞和第二层相同,窗与第三层相同,四个门洞横楣上分别题“文峰蔚起”、“钧台毓秀”、“汉霄腾辉”、“天阁文运”等字。塔顶为八坡挑脊,刹如葫芦,直插云霄,旁生古木数枝,春发绿叶,与刹顶黄色交相辉映。塔层之间分八面八坡挑脊,由青砖斗拱支撑,拱下嵌砖雕小篆体易经卦象文字,内容为“震、雷、奋、长、巽、风、敕、文”等。拱上青砖犬牙交错,渐次外放,形成檐坡。塔内有64层青石台阶盘旋而上,中有天穹式佛龛数处,最上层穹室四通,结构严谨,布局巧妙,登顶后可以放目四顾。整体建筑风格独特,科学合理,技艺高超。特别是“光照钧台、秀耸钧天、钧台毓秀”等门楣书法,无论内容和书风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文化气韵。

柏山是禹州市境内西南部箕山山系最东端三峰山的余脉,三峰山又叫笔架山,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的故里,山下有开启夏代文明标志的钧台坡。相传上古时代高士许由曾在箕山隐居,长期以来它是禹州文脉地气的象征。“文峰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魁星点斗、振兴文运的象征意义。禹州柏山文峰塔始建年代不详,但它的建造当然也不外乎其意。禹州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脉昌盛,有华夏文明第一都的美称。汉唐以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宋元以降,又位于京畿之地;到了明清两代,禹州共出进士40多位,而明代占据30有余,清代则寥寥无几,这也许就是清乾隆年间重修柏山文峰塔的真正含义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