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玉剑格 |
释义 | 基本信息朝代:西汉 尺寸:长8.7厘米 估价:RMB7~8万 信息来源:《古玉器断代与辨伪》 形状特征白玉呈玻璃光泽,有土沁痕迹。扁长型,中部向两边凸起,两端薄锐,截面为菱形,表面是变化了的兽面纹,兽面仅两眼及鼻可识,其旁 边皆琢勾连纹。剑格可称护手,是用于剑柄与剑身之间的饰玉,在剑饰中数量极少。 相关资料我国古代的剑有多种,但是不禁使人联想起血腥与杀戮。玉剑饰则不同,乃镶于剑上及剑鞘上的玉件,却予人一种美感;尤其是西汉时期的玉剑饰,无论造型,玉质、琢技、纹饰,以至天然色沁等,均甚有可玩赏之处,真旧者多属出土,极珍稀。 例如附图的白玉剑格,乃西汉时期良工雕琢的精品之一。左方有灰沁(钙化),呈乳白冻斑。右方有朱砂沁和金沁,色调天然浑成一体,十分谐协柔美,使人忘记了它本来就是镶嵌在一件能杀人的利器上。上刻隐起方折勾连雷纹,雕工熟练流鬯,为典型西汉时期流行的纹饰。 剑格(剑琫)所谓剑格,其实应称为剑琫,是指剑柄与剑身的饰玉。真正交锋所用的剑琫,多数用铜铸成,以防敌方的利器滑到此处。玉琫则易碎裂;故仅佩剑才以玉琢制。供日常佩带之用,求其美观,通常属权贵人士之“饰物”,并非用于战场上。 古人有称剑琫为剑镡;而琫之意,乃“人所捧握也”。一九三四年,客庚所著《鸟书考》中,则俗称为剑格。汉代玉剑格的穿孔上,多有管钻痕及直条锯痕;显示先用管钻钻孔,再用线锯锯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