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
释义 | 简介中航工业制造所创建于1957年,是国内唯一专门从事航空制造技术和专用设备开发的综合性工艺研究所。现有职工1300余人、工程院院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科技人员800余人。拥有40多个专业和多个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制造技术研发中心。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625研究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地处CBD(中央商务区)边缘地带,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氛浓厚。 行业地位隶属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研究所是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建设单位。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全国唯一专门从事航空制造技术研究和工艺装备开发的综合性研究所,也是全国著名的机电产品技术开发中心。 科研实力科研领域研究所为我国新型飞机、发动机研制和航空工厂的技术改造提供了大量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装备,在数控及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应用软件、高能束流加工、先进电加工、特种焊接、复合材料构件制造、钣金成形、机械连接与装配、无损检测、航空工业生产组织管理、航空制造技术战略研究与规划等专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和先进水平。 科研人才建所以来,研究所已培养和锻炼出一支专业配套、经验丰富的科技及技工队伍,全所现有职工约14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0%,有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30余人,高级工程师200余人,工程师300余人。 科研实验室拥有40多个专业和多个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制造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国内实力最强的集激光、电子束与等离子束为一体的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航空连接重点实验室和航空数控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国内首家准生产型科技北京柔性制造系统实验中心等。 科研成果建所以来,研究所已取得重要科研成果600余项,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00余项。其中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特种焊接技术、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高能束流加工技术、金属成形技术等构成了航空制造技术的基础,其成果绝大部分居国内领先地位,有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转化研究所还大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工业部门的生产力,迄今已提供了大量数控机床、轮胎成型机械、制药机械、组合机床及自动线、轻工及食品包装机械、特种焊接设备等,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荣誉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始终坚持以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与创新为主业,紧跟世界先进技术,保持航空制造技术的发展势头,为我国研制新型飞机、发动机提供了大量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工艺设备。50多年来,共承担国防预研课题千余项,累积取得高水平的科技成果700多项,其中获国家发明奖16项,国家级与部级科技进步奖450余项,先后10次在型号研制与预研中荣立集体功。仅“十五”以来,该所开展了国防预研、国防基础科研、国防973项目、863计划等253项,取得成果近百项,申报专利百余项。获集团公司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1项,78人次立功 合作交流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技术交流和经济合作关系,为提高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的制造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1.中法合作 (1)与法国Forest-line公司的合作 研究所1980年开始与法国Forest-line 公司进行合作。迄今为止,已合作生产了多种大型龙门式数控铣床及大型数控加工中心近百台,包括多坐标数控仿形龙门铣床,三坐标双主轴高速数控龙门铣床,五坐标高速数控龙门铣床等,这些铣床在航空工业和其它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与法国ACB公司的合作 研究所从2002年开始与法国ACB公司开展了合作,合作领域主要涉及超塑成型/扩散连接、热成型设备等方面。 2.中俄合作 研究所建所以来,在许多领域与俄罗斯的研究院所和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1990年以来,与俄罗斯航空工艺研究院(NIAT)、激光物理研究所(ILPH)、全俄航空材料研究院(VIAM)、伏尔加流域航空工艺研究院(AviTI)等单位开展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合作领域涉及叶片高速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高频显微检测技术、离子注入技术等。 3. 中英合作 (1)与英国焊接研究所(TWI)的合作 研究所从1996年成为TWI的工业会员。2002年双方签订了FSW专利技术许可协议,同时TWI授予研究所在指定区域发售二级许可的权利。2005年以来双方在技术交流方面来往更加密切。 2006年TWI中国办事处在研究所正式成立,标志着双方已成为携手共进的合作伙伴。 (2)与空客英国公司的合作 2006年7月空中客车英国公司相关人员到研究所访问,双方交换了对开展合作的看法和建议。会后双方针对电子束焊接、搅拌摩擦焊、树脂和紧固件等进行了深入交流。2006年11月空客公司代表再访研究所,对合作框架协议进行了讨论。 4.中德合作(德宇航) 2004年11月德宇航专家应邀来研究所进行复合材料技术交流。2005年8月研究所三位技术人员在德宇航进行了技术培训。2006年10月德宇航(DLR)材料研究所专家来所就EB-PVD技术做了交流;11月德宇航结构力学部主管来研究所访问,开展CAE-DLR合作项目的交流。 5.中乌合作(乌克兰巴顿所) 多年来研究所与乌克兰巴顿所开展了深入的技术交流,在多功能电子束加工技术、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钛合金和不锈钢活性焊剂A-TIG焊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合作,并多次邀请巴顿所的专家来所讲学。 6.中美合作 (1) 与美国UTRC的合作 1994-1997年,研究所与美国UTRC签订了协议,在激光加工技术方面的进行了合作。 (2) 与美国波音公司的合作 2005年美国波音公司代表来研究所参观访问,双方增进了了解,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11月波音公司全球合作伙伴部经理等人再次来访,双方一致同意在复合材料、紧固件等领域进行合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