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江村之战 |
释义 | 白江村之战白江村之战发生在唐代,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战争,是中日两国于公元663年为向朝鲜扩张势力而进行的一场争夺战,结果以日本的战败而告终。通过这次战争,中国确立了它在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从这次战争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开始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这场战争也改变了朝鲜半岛内部的力量对比,为半岛最终形成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战争背景白江村,亦称白江,系高丽半岛上的熊津江(今韩国之锦江)入海处形成的一条支流。唐朝初年,朝鲜半岛处于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都想统一半岛,但又都无力消灭对方,于是便向东西邻国寻求援助,先后分别于大唐和倭奴建立了外交关系。高句丽在秦汉时代是隶属于我汉朝的辽东地方政府,李唐有意将它收复,故它靠拢倭奴(即当时的日本);新罗因与倭奴结怨,故和唐王朝亲近;百济与倭奴的关系较为密切,加之公元653年百济、倭奴“通好”以后,就形成了以高句丽,百济,倭奴为一方;新罗,唐朝为另一方的政治局势。 655年,新罗王金春秋称高句丽与百济,靺鞨(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联兵侵入,乞求唐朝出兵援助。唐高宗在遣使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先后派程名振、苏定方、薛仁贵等将领率兵出击高句丽,企图牵制其兵力以减轻对新罗的压力。然而,唐朝此举未能奏效,支援高句丽的百济继续向新罗发起进攻。660年,新罗王再次向唐告急,乞求唐朝出兵救援。唐高宗遂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水陆大军10万余,从成山(今山东荣城)渡海击百济。百济军屯守熊津口(今锦江之入海口)进行抵抗,但在唐军南北夹击之下,很快溃败。接着,唐军与新罗联兵向百济都城泗沘进军,不到10日,便灭亡了百济。唐在百济故地设置熊津等五个都督府,以大将刘仁愿率兵留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