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巴茅林村
释义

村情概况

巴茅林村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新铺乡东南面,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总面积1150公顷,平均海拔800米,年降雨量1130毫米,由于分布不均且保水条件差,利用率低,水资源较为匮乏,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全村辖6个村民组4个自然村寨,居住有布依族、仡佬族、汉族等250户1050人(其中杨柳寨43户194人;小河58户250人)。其中少数民族89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5%。耕地面积1016亩,人均耕地0.97亩,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人均纯收入2717元。全村有1所完全小学,儿童入学率100%。现已通了电话、电视。全村需民政救济80户340人,占总户数的1.4%。全村共有党员66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63名,妇女党员3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以培养“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的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党员干部中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超先进的工作作风,为巴茅林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村级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党建工作

村党支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党建工作为民办实事的有效载体,通过支部统一思想,加强支部力量,以党员带头,发动群众的工作思路,层层推进、层层落实,采取“政府引导、政策补助、农民自主、社会参与”的工作方法,以村民理事会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克服难点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棘手问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迅速掀起社会新农村建设的高潮,满足了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一是以路网建设为突破,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完善村环境卫生建设,美化、亮化村容村貌。三是以无职党员、农民为主,组建长效管理机构——村民理事会。按照“五有”(即有公心、有热心、有能力、有精力和有一定服务基础)标准,由村民大会民主选举出威信高、办事公道的村民组成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为一个长效管理机制,发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自然村已经初步呈现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品味多样、富于特色”的和谐新村特点,并辐射带动了周边村的群众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如今的巴茅林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民风淳朴、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已成为全村最为亮丽的风景。

社会建设

近年来,巴茅林党支部和村委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领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努力,全村经济面貌出现了较大改变。如今全村早熟蔬、豌、胡豆种植已达1000亩,户均1.5亩以上,人均增收300元,农民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1435元增长到2950元,人均产粮达540公斤,其中杨柳组的早蔬规范种植示范园,通过科学的管理,亩纯收入达12000元。另外,巴茅林已建成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实现全村电视覆盖率达100%,解决了100%的农户饮水的困难问题,建成本村300余平方米的教学楼一幢,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通组公路覆盖面积达100%。被关岭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文明村寨”。被关岭自治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被关岭自治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安顺人民政府评为“先进集体”。被关岭自治县委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 被新铺乡委员会、乡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党支部。被关岭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抗旱救灾‘先进集体。被新铺乡委员会、乡人民政府评为2009年度工作先进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