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乡竹马舞 |
释义 | 竹马舞又称跑马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历史悠久,它与龙舞、狮舞、蚌舞、采莲船、地花鼓等民间艺术同出一辙,同属一脉的姊妹艺术。在唐代孕育,宋明两代得以发展,在安乡传承至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 安乡竹马舞在安乡县安德乡、安丰乡、安昌乡、安生乡、黄山头镇、三岔河镇、陈家嘴镇、深柳镇等地域,在逢年过节、婚寿喜庆时常有民间艺人进行演出。 安乡竹马舞有地域性。根据不同的语言,安乡竹马有西乡竹马和南乡竹马之分。以深柳镇、安障乡为代表的西乡竹马,演唱的曲调为西乡花鼓调,以安丰乡、三岔河镇为代表的南乡竹马,演唱多以南乡花鼓戏为主。整个安乡境内南乡花鼓大大多于西乡花鼓,音乐伴奏都是以胡琴、锣鼓、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一般西乡花鼓的大锣大于南乡花鼓的大锣,南乡花鼓的胡琴用大筒,西乡花鼓的大筒长于南乡花鼓的大筒。 安乡竹马舞类别有三种。一种是三匹马,谓曰“桃园三结义”;二种是五匹马,谓之“五马放槽”;三种是八匹马,称谓是“八骏图”,但安乡以三匹马的竹马舞最为常见。 安乡竹马舞的道具制作:马都用竹篾编蒙白布,画成马的形象,颜色分红马、白马、黑马、棕色马、花色马等。头上粽毛和尾巴根据马的颜色用黄麻染色扎上,马的下部用彩布围边即成,马鞭按颜色用竹布制作(少数地方的马用木制成,故称木马,玩法、唱腔、伴奏乐器与竹马完全相同)。 安乡竹马舞的服饰多用戏剧服装,化妆根据角色唱腔的特点,分净、旦、生、丑、末,三匹马和八匹马根据角色安排都在其中减加。 安乡竹马舞的演唱形式:表演主要是以变换队形为主,一般都小插花、大插花、银扭丝、拜四方等,演唱以戏剧唱段为主,同时也有即兴发挥。演出场地可大可小,一般堂屋和禾场即可演出。过年过节可以家家进户户到。 安乡竹马舞传承至今,在安乡演出频繁,是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民族民间艺术。(全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