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地坛医院 |
释义 | 北京地坛医院始建于1946年,原名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1989年更名为北京地坛医院。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设有床位500张。是隶属于北京市卫生局的三级甲等医院,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现任院长毛羽。 公司名称:北京地坛医院 总部地点:北京 成立时间:1946年 经营范围:医疗机构 公司性质:公立医院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简介北京地坛医院始建于1946年,原名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1989年更名为北京地坛医院。 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设有床位500张。是隶属于北京市卫生局的三级甲等医院,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北京市病毒传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北京市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设在院内。是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教学医院、硕士学位培养点,同时承担来自全国各地的传染病医师、护士来院进修学习的任务。是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专业的“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998年成为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市卫生局共建医院,现任院长毛羽,党委书记滕秀琴,副院长项晓培、郭丽珠、成军,党委副书记高明秀。 医院主要收治除结核病之外的35种法定传染病,也是治疗各种肝病的专科医院。我院对治疗甲、乙、丙、丁、戊各型急、慢性肝炎有丰富的经验,在治疗重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腹水及肝肾综合征等重症肝病方面全国领先。本院是国家指定的肝病新药研究基地,参与各种国内外治疗乙肝和丙肝的新药研究和验证工作,因此在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并掌握较新的信息,了解较新的治疗方法。在肝病外科治疗方面,可进行肝炎患者的普外、肝胆手术、肝硬变门脉高压等并发症的手术治疗,并在2004年开展了肝移植,取得较高的成功率。妇产科承担传染病患者的妇科、产科分娩、计划生育及妇产科手术,尤其是乙肝、艾滋病产妇的新生儿母婴传播阻断方面经验丰富,技术纯熟。医院ICU中央监护系统和床单位视频监视系统,对传染病危重症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护和抢救,可应用四种人工肝支持疗法对重症肝炎、急性肝衰竭及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治疗。近年来,医院不但利用医学影像技术对早期肝癌做出诊断,而且对早期、中期、晚期肝癌的治疗方法形成了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无水酒精注射、射频消融、热碘油栓塞等系列治疗。利用数十年来在肝病方面的研究优势,治疗肝癌的同时起到保肝、护肝作用。介入科通过胃冠状静脉栓塞、胃-肾分流静脉栓塞、肝内门-腔分流,有效地解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腹水患者的疑难问题。 除治疗各型肝炎外,本院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性病、艾滋病、伤寒、流脑、乙脑等传染性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北京市各种传染病收治的指定医院。我院的感染性疾病中心每年救治各种急性传染病患者,多次参与传染病重大突发事件的收治及抢救工作,为控制传染病在北京的流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3年春、夏,医院承担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救治的重要任务,300多名非典病人中有港台同胞、外宾、高干、名人,其中危重病人占了一半以上,年龄从5个月的婴儿到88岁的老人。救治工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卫生部的高度评价。医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众多荣誉。2004年春,医院再度接受非典救治任务。出色完成了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提高治愈率、确保医护人员无感染、确保其他住院病人无感染”的目标。北京市7名非典病人SARS全部治愈,医院600多名职工、同期其他病种住院的200多名病人无一例感染非典。2004年春,我院再次完成了北京SARS的收治任务,使所有患者痊愈出院,得到上级表扬。 本院重视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和关爱。1999年医院在全国率先与世界接轨应用高效价抗逆转录联合疗法(鸡尾酒疗法)对艾滋病进行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1999年1月“红丝带之家”成立,为艾滋病人提供了治疗、护理、心理帮助、行为干预和法律援助。皮肤性病特诊部拥有一支老、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医疗队伍,多人在国外进行相关的业务研修,该部为病人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护理、咨询等一条龙服务。 医院装备着国内传染病医院先进设备。病毒研究室开展肝炎病毒定量、基因变异、艾滋病抗体和病毒载量、T、NK/B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流式法)等检测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作为国内最大的传染病医院之一,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曾被国家科委列为慢性肝炎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网的主要成员之一。无论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临床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病种的研究中取得了一批成果。目前承担北京市卫生局艾滋病、肝病重点学科的研究项目,以及国家艾滋病十五攻关项目的研究任务。 历史沿革1946年3月1日北平市立传染病医院成立,设有病床100张。1949年2月改名为北京市传染病医院。 1951年与北京医学院传染病教学组合作传染病临床教学工作,后成为其教学医院。 1959年北京市传染病医院改名为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 1970年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奉命迁往甘肃。 1973年2月在地坛公园13号原址重建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 1989年2月医院设立北京市病毒传染病防治研究中心。 1989年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更名为北京地坛医院。设床位500张。 医院环境医院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建筑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化的理念。每个病区设有阳光室、中央空调、每室有卫生间、每床有电视、电话、网络,门诊实现一人一医一诊室。新院拥有国内一流的数字化图书馆和现代化的继续教育与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拥有国内首家引进的智能小车运输系统及气动物流传输系统、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1.5T核磁共振、64排CT、全自动化检测系统等一系列国际一流的高精尖设备,为高水平的临床诊疗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保证。以HIS、PACS、PDA为主导的高效的信息系统,构筑了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平台,为高效率的医疗服务提供了保障。 科研工作医院科研平台先进,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研究所拥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科研设备,总价值4000多万。确立了肝炎、艾滋病、中西医结合、细菌与抗生素、移植免疫和肿瘤六个主攻方向。荟萃了传染病基础研究、临床科研的海外留学回国及国内众多优秀人才,他们秉承科技兴院理念,先后承担了“863”、“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96项科研项目,经费1547.2万元。2001—2008以来承担药物验证58项。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在“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中获得科研经费5400多万,涉及传染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临床药物试验平台建设等多个领域。 合作交流近年来,医院积极与国际研究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与牛津大学合作进行艾滋病疫苗研发工作;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合作进行抗病毒药物依从性研究,课题总经费为45万元;2002年开始加入美国国立研究院艾滋病情况数据库研究,是中国唯一一家代表;与澳大利亚WHO合作中心合作进行艾滋病职业保护课题研究,获得启动资金50万人民币。 北京红丝带之家是国内外知名的为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提供关怀、医疗、护理、心理、法律支持等多元化服务的社会团体组织。以地坛医院医护人员为骨干、有20000多名志愿者共同从事多方面的关爱、关怀工作。红丝带之家的出色工作受到国际、国内各界人士的关注与支持。安南夫人、英国副首相、瑞典王后、喀麦隆总统夫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先后来到红丝带之家,他们对红丝带之家开展的大量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医院在构建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方面、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政府、社会的广泛认可,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北京公众认可的十家医院”众多荣誉。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王岐山、吴仪、韩启德等国家领导先后来到医院视察指导工作。刘淇、牛有成、高强等市领导、卫生部领导也多次到医院视察、慰问。 科室介绍肝病学科北京地坛医院是三级甲等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由于肝炎病人在传染病人中占90%左右的比例,建院60年来北京地坛医院在肝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很多知名的专家,肝病的诊疗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收治的范围:急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各型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嗜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损害,以及酒精和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慢性肝炎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CMV慢性感染、脂肪肝和自身免疫性肝炎;重症肝炎抢救包括:病毒、药物、妊娠等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在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肝硬化合并症处理方面形成了内科、外科、微创相结合的治疗体系;在腹腔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肝硬化合并症处理方面建立了自己的诊疗规范;为了让早、中、晚各期肝癌病人得到最适宜的治疗,建立了内科、外科、微创相结合的临床诊疗路径;对黄疸待查等各种疑难肝胆疾病的诊断处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各型肝炎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面取得较大成就。在国内首先提出,慢性乙型肝炎及重型肝炎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胸腺肽等免疫调节疗法,对改善肝功能、降低感染率,提高存活率取得较好效果,延用至今,被国内广泛采纳,成为肝炎三大治疗措施之一。在国内首先研究应用白细胞介素-2,制成自身LAK细胞还输治疗乙肝,并取得一定疗效。在国内首先用国产干扰素α1治疗丙型肝炎,发现在急性期治疗抗病毒效果好,治愈率高,提出了应早期治疗的观点。在国内首先对病原学阴性的肝病患者进行庚型肝炎的检测,并和军事医学科学院五所协作研究庚肝基因系列,已入美国基因库。在各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重叠感染方面有较深的研究,能够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及丙型肝炎(HCV)基因分型指导临床治疗及科研,并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肝炎攻关项目。在干扰素治疗乙型、丙型肝炎,拉米夫定等新的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方面总结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我院是国家指定的肝病新药研究基地,参与各种国内外治疗乙肝和丙肝的新药研究和验证工作,近年来,一些治疗肝病的新药,如长效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汰比夫定均在我院进行验证。我院掌握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治疗的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法,在抗病毒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肝炎内科一方面在重症肝炎及其合并症的诊断治疗、肝纤维化及门脉高压的诊断治疗、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肝炎合并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等方面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控制乙型肝炎,为乙型肝炎病人提供系列的终身的服务,我们将原来的“疾病治疗”的理念扩展为“疾病管理”的新理念,建立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门诊乙型肝炎,建立了数据库对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终身进行规律的监测、咨询、管理和适宜的治疗,几个肝炎病房为了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在保证肝病获得一流治疗的前提下,根据病人的需求,还与时俱进地建立了各自的特色,肝炎一科以内窥镜为特色,肝炎二科以脂肪肝为特色,肝炎三科以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和肿瘤微创治疗为特色,肝炎四科以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管理为特色,综合科以糖尿病为特色,中西医结合科以中医医结合治疗为特色,医院的ICU病房设有中央监护系统和床单位视频监视系统,对重症肝炎、肝病并发症和肝移植术后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护和抢救,可应用四种人工肝支持疗法对重症肝炎、急性肝衰竭及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治疗,医院透析室对合并肝炎的肾病患者进行透析治疗。 在肝病外科治疗方面,可进行肝炎患者的普外、肝胆手术、肝硬变门脉高压等并发症的手术治疗,并在2004年开展了肝移植,取得较高的成功率。妇产科承担肝炎患者的妇科、产科分娩、计划生育及妇产科手术,尤其是乙肝产妇的新生儿母婴传播阻断方面经验丰富,技术纯熟。 感染一科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原为北京地坛医院三病区,以收治各种传染病杂病为主。2004年地坛医院组建感染中心,三病区改为感染中心一科,简称感染一科。感染一科共有病床40张,医护人员30名,其中正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感染一科收治各种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神经系统传染病及各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各种传染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尤其是发热待查、腹泻待查、皮疹待查、黄疸待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重症传染病,如暴发型流脑、乙脑、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恶性疟疾、SARS等传染病的抢救治疗及护理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较高的水平。不断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感染传染病杂病的人群以民工、农民、学生等弱势人群为主,经济条件较差,感染一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获得社会各界的赞扬和肯定。 感染一科在承担着北京市急性传染病收治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教学、实习任务,全国传染病专科医师的进修任务,本医院年轻医师的传染病临床教学任务以及北京市重大传染病的培训任务。该科拥有气管镜诊断中心,在呼吸道传染病诊疗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 作为北京市主要的收治急性传染病的收治医院,感染一科还多次参与了卫生部和北京市重大传染病预案的制定,承担了国家和北京市的传染病疫情的处置。多次圆满完成了北京市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收容任务。 多年来,该科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及北京市课题,完成了多项科研任务,目前尚未完成的国家和北京市课题5项。近十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了学术专著3部,科普读物5本,传染病教材4本。获中华医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 中西医结合学科科室发展历程: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正式成立已经有30多年,响应国家政府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的号召,在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肺炎、肝炎等多种传染病工作中都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传染病专门人才,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的经验。本院传染病专家、国务院传染病专家组成员崔振宇就曾和岳美中、蒲辅舟等老中医合作研究治疗北京、石家庄等地流行性乙型脑炎,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本院马致义老中医主治小儿呼吸道感染、麻疹肺炎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徐道振教授一直担任全国中医肝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并曾是北京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苏盛等曾研究过cAMP、cGMP与中医阴阳的相关性;石景昱在中药抗肝纤维化方面开展了成功的临床研究;白玉良对中医辨证与肝组织病理表现的关系做过深入探讨;王融冰等对肝病高γ球蛋蛋白血症的微循环障碍与气滞血瘀的关系及活血化瘀治疗,进行了系列研究。2003年当SARS突袭北京时,中西医结合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全部投入到抗击SARS的工作中并做出突出贡献。中西医结合科历经三十多年的磨练,已经成为一支日趋成熟又充满朝气的传染病医疗团队,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时刻准备着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学科建设新里程:2003年由于北京地坛医院在抗击突发重大传染病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组论证,批准地坛医院成为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从此地坛医院的中西医结合工作开始长足进步。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重点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提高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临床疗效为核心,促进传染病学的学术发展,集院内外中西医传染病专家特长,与协作单位强强联合,培养和建设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科研队伍,形成北京市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医疗、教学、科研平台与救治中心。 学科现状: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西医结合学科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拥有正主任医师三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6人。广泛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及艾滋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并参加卫生部禽流感中医防治方案的制定。已经初步形成肝病及其并发症的多种特色治疗方案。目前科室承担的北京市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十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973”课题1项。近3年来平均每年发表论文10余篇。共参与医学著作的编写十余部。在中央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视台、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多家重要媒体进行了有关肝病的健康知识普及。 医疗工作: 中西医结合科分为门诊和病房两部分,以治疗肝病为主,呼吸道疾病、艾滋病为次。除肝炎、SARS、艾滋病集中收治,其它各病种是会诊形式参加治疗。现有肝病床位53张,使用率达70%—100%,年收治病人600余人次。每天都有中医,中西医结合门诊。肝病病房收治各种原因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性肝病等。以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为特色。医护人员以“精湛的医疗技术、热情的服务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和信赖。 科研工作: 中西医结合科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促临床。在研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项目8个,自拟课题2个,进行中的新药试验若干,科研经费充足。主要研究方向: 1、中西医结合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肝癌前病变的中西医结合阻断治疗,慢性肝炎的免疫学特点与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综合症肝病、移植后肝病、药物性肝病等。 2、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价,治疗机理研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切入点和方案研究,中医药改善艾滋病人生活质量观察等。 3、中医药应对重大传染病预案制定 教学工作: 本科室多年以来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预防医学系学生的见习和实习。1人在北大医学部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优秀奖。2006年正式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教学基地,负责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的传染病教学和实习,多年来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传染病教学工作。常年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传染病进修医生数十人。接受外院博士生、研究生的轮转学习。先后参与指导硕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3人。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工作,为北京市卫生局继续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中医局继续教育委员会编写有关教材,参与或承办各级传染病学习班。2006年11月成功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研修班”。目前科室有硕士生导师2名。 皮肤性病门诊北京地坛医院皮肤性病科是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诊治为专科特色,同时诊疗各种皮肤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相关皮肤病。目前已经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治疗性传播疾病的医疗机构,目前已开设有性病及生殖道感染相关疾病诊疗门诊、艾滋病专科门诊、皮肤病门诊以及性病艾滋病心里咨询门诊,并配有性病实验室。其中艾滋病专业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国家级艾滋病药物验证基地。在性病艾滋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还承担着国内艾滋病专科医师的培训工作。 该专业聘请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专家Mrose教授为技术顾问,并与英国著名的St.Marry医院和ChelseaandWestminsterHospital性病艾滋病中心有长期的学术交流。拥有如徐克沂、伦文辉、杨民和刘彦春等性病艾滋病专家,并有吴焱、闫会文、宋映雪等治疗性病、艾滋病和皮肤病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在普通门诊为病人诊治。门诊还设有艾滋病、性病心理咨询门诊,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广大患者服务,进行心理治疗。 性病门诊专治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生殖器念珠菌病、阴道毛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病、阴虱、疥疮等各种性传播疾病以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梅毒的母婴传播阻断治疗及婚前检查。承担着北京市各大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以及出入境检疫机构性病艾滋病相关的会诊工作。门诊配有皮肤性病治疗的激光、微波、冷冻等物理治疗设备,设有皮肤、性病的专门药方和实验室,多年来对一些难治性性传播疾病的诊治形成了一套治疗经验,如反复发作的尖锐湿疣,特别是肛门和尿道内尖锐湿疣以及神经性梅毒、先天梅毒、反复发作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严守性病规范化治疗准则,合理收费,得到在我院就诊的患者的认可。并可进行性传播疾病和其他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健康体检。 除治疗性传播疾病外,还可治疗各种常见的皮肤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易患的皮肤疾病如慢性肝炎,艾滋病相关的皮肤表现等。特别是对诊断不明确皮肤病的感染相关性因素病因的检查和治疗在不断积累经验和重点研究。 性病艾滋病门诊还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HIV感染和艾滋病的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对有过高危行为的人群进行性病艾滋病方面的咨询和检测。地坛医院会以一流的技术,优雅的环境,认真负责的精神,向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方便患者就医,每天均开放门诊,为患者提供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药物及先进仪器治疗的“一条龙”式优质服务。医生、护士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可以匿名检测;对北京的艾滋病患者可实行国产抗艾滋病药物的免费治疗;对外地来京诊治者可以邮寄检测结果;外地患者在经过医生诊治,病情稳定后,可通过电话邮购治疗药物。 医院配备有专门进行皮肤-性病、艾滋病检测的快速诊断,免疫酶标,免疫萤光,PCR,定量PCR,流式细胞仪,病毒载量仪,激光,微波等先进设备,可进行与艾滋病诊断和治疗相关的所有检测。 北京肝移植康复中心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成熟和免疫抑制剂的发展,目前肝移植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在合适的肝移植适应症及手术时机,以及良好的供体选择的基础上,重心在于并发症的长期防治,及如何提高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由此迫切需要对移植肝术后进行专业维护,北京肝移植康复中心应运而生。 北京肝移植康复中心为由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北京市首家以专门服务于全国肝移植术后受者为目的、维护受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专业医疗机构。并进行肝移植术前术后咨询和术后康复指导,及早发现和诊治肝移植术后的并发症,严密观察术后原发病的复发情况,尤其是肝移植病人的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防治、肝癌复发的防治、肝移植排斥的防治及胆道并发症的治疗等等;进行病人术后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与抗排异药物的剂量调整,抗病毒药物的调整及移植肝的保肝治疗,术后康复营养和生活指导等。 目前本院开设了肝移植内科病房-肝病合并症治疗中心,收治肝移植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患者。执行个体化的免疫抑制方案及个体化的防治肝炎复发治疗方案,运用内科治疗以及辅助介入、外科治疗等手段,预防移植肝原发病的复发,特别是病毒性肝炎和肝脏恶性肿瘤的复发;防治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尤其是急慢性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药物中毒等,改善并恢复移植肝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专家介绍陈志海,男,汉族,医学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感染一科主任。199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2005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擅长对各型肝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对各种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及与传染病相关疑难病症的鉴别诊断。尤其在发热待查、皮疹待查、黄疸待查、腹泻待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2001年,北京市卫生局,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2002年,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2003年,北京市: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获得北京市卫生局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资助。 2003年10月至2005年,受卫生部聘请,作为临床方面的专家,从事新疆、青海、云南、宁夏等四省区的基层医务人员的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其他传染病的培训工作达二十余次。2005年6月、7月,受卫生部派遣,分别到甘肃、四川处理病毒性脑膜炎疫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马秀云,女,50岁。职称:主任医师。 1978年毕业后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近30年。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担任门急诊部主任十余年。对于常见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抢救、治疗及管理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如各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乙型脑炎、伤寒、斑疹伤寒、麻疹、猩红热、狂犬病等等。参加了多种治疗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特别是1996年起参加多项国际多中心肝病新药临床研究,其要求严格、管理规范,科学性极强,从中积累了许多新药研究的经验,掌握了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最新进展,对抗乙肝病毒新药的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等均有较深的研究,能更准确的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参加的国际多中心研究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Ⅲ期和Ⅳ期临床研究,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Ⅲ期临床研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初治病人和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乙型肝炎病人的Ⅱ期临床研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Ⅲ期临床研究,汰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Ⅲ期临床研究等。 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临床授课及北京市CDC组织的全市医疗单位的夏季肠道门诊、出血热等传染病培训课程。发表学术论文10来篇,参与传染病专业书籍及科普书籍的编写工作。 现担任门、急诊部主任,门诊党支部书记。 刘景院,男,副主任医师,硕士学位。199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毕业,2005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硕士学位。从事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工作14年,现任肝炎三科及重症监护室副主任。 专业方向:(1)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2)重型肝炎及各种肝衰竭的诊断、内科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 (3)肝硬化腹水的系统化治疗:合理利尿及腹水浓缩回输治疗; (4)肝病合并心血管疾病; (5)肝病合并尿毒症的药物及血液净化治疗; (6)传染病危重症的抢救; (7)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监护治疗。 技术能力:熟练掌握呼吸监护及机械通气、高级心肺复苏、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护及循环支持、危重病的营养支持、强化血糖控制、感染性休克的早期目标化治疗、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腹水浓缩回输技术、经皮快速气管切开术和常规气管切开术等。 工作业绩:曾抢救各类肝衰竭病人200余例,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及人工肝支持治疗600余例次。作为主要负责人进行肝移植术后监护30余例,ICU好转率100%。成功抢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源性肝病,SARS、AIDS合并呼吸衰竭等危重病数十例。每年进行院内外危重病人会诊100余次。连续两年来负责传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心电图培训,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实习生的教学工作,指导进修医生20余名。发表论文15篇,参加了《肝炎问答》(李兴旺主编)、《肝病防治》 (范晓玲主编)的部分章节的编写。2003年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李秀兰,女,硕士学位,传染病专业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1988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六年制本科毕业;1993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7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被团中央授予青年岗位能手;1999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0年公开竟聘担任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临床科主任;2001年担任北京地坛医院医务部副主任;2002年—2004年在职攻读北京大学和澳大利亚LaTrobe大学联合培养的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并取得LaTrobe大学授予的卫生事业管理硕士学位,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办公室认可,通过了出国人员留学服务部的认证;2005年担任北京地坛医院医务部主任。从事传染病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工19年,通晓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各型肝炎、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艾滋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了解国内外本学科新技术新进展。迄今为止在中华级的杂志上共发表论文16篇,国家级的杂志上发表论文9篇,参与协调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及卫生局科技处多项课题实施。 刘敏,女,副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9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现任妇产科副主任。毕业后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妇产科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对病理产科、产科危重症的抢救经验丰富。熟练完成各种妇产科手术如开腹子宫切除、阴式子宫切除、复杂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卵巢癌手术、各种剖宫产手术、产钳术等,对较复杂的妇产科手术,经验丰富,有较高的手术技巧。熟练掌握宫腔镜及腹腔镜这一微创技术。对传染病合并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肝病合并妊娠、乙肝的母婴传播,有较深入的研究,参加了国际范围的拉米夫定乙肝母婴阻断的研究。撰写论文数篇。为北京市东城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孙静媛,女,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行政科主任 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学院医疗系,学制五年,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1991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现任中西医结合科行政科主任。本科室为国家中医局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重点学科,北京市中医局示范中医工作病房创建单位。 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一直从事传染病的诊断、治疗、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熟练掌握各种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重症病人的治疗抢救。参加院内外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晋升副主任医师后,主要负责肝病区的各项医疗工作,熟悉各型病毒性肝炎和各类肝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为肝病合并各种并发症的各类患者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措施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各种症状。曾参加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临床治疗和抢救工作,并且被卫生局聘为北京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培训专家组成员,负责各区县基层医院的培训工作。院外兼任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委员,参与学会的各项学术活动。 发展理念2008年12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来院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亲切慰问奋战在艾滋病防治工作第一线的科研人员和志愿者,并发表重要讲话,给予全体医务人员巨大鼓舞,更鞭策着地坛人秉承“现代化、数字化、人文化、花园式、绿色”的办院理念,以创建亚洲一流现代化医院为奋斗目标。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将医院建成全国的“传染病诊疗中心、传染病研究中心、传染病培训中心”,为传染病防治事业、为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院位置医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京顺东街8号 乘车路线乘车路线:915、942、538在东郊农场下车,415、988在京顺路口下车,641359路在和平农场下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