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磐
释义

人物介绍

安磐(?-?)字公石,又字松溪,嘉定州人。

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顾鼎臣榜进士。改庶吉士。娶吴氏女为妻。正德年间,曾任吏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有直声。嘉靖初年,因议大礼被廷杖除名。与启充、彭汝实、徐文华同为嘉定人,时称嘉定四谏。能作诗,《旧峨山志》称其“撒手为盐,翻水成调”。约卒於嘉庆六年,葬於嘉定城东北平羌乡。杨慎撰墓志铭。万历初年,追赠太常少卿。著有《颐山集》、《颐山诗话》、《易慵奏义草》和《游峨集》等。安磐,字公石,号松溪,明代嘉定州(今乐山)人,生卒年月不详,故居在古城西南隅虾蟆口(今白塔街东口)昆山洞。娶吴氏为妻。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顾鼎臣榜进士,选为庶吉士,历任吏、兵二科给事中。安磐与程启充、彭汝实、徐文华是著名的“嘉定四谏”之一。《旧峨山志》称其“撒手为盐,翻水成调”,诗作有《游夹江毗卢寺即景》:“孤城带山雨,石束沧江长⑴。凉月下莲漏,晓风吹竹房。方外⑵有遗乐,空中多异香。长斋讵⑶空寂,醉里失仁王⑷。”《凌云山石壁题刻七绝》:“青衣江上水溶溶,隔岸遥闻戒夜钟。暂借竹床听梵放,月华初到第三峰。”“林竹斑斑日上迟,鸟啼花瞑暮春时。青衣不是苍梧野,却有峨眉望九疑。”嘉靖三年(1524年)同杨慎等上书“议大礼”触怒世宗朱厚熜受到处分,后又屡进直言,多不为皇帝听取,安率众臣在皇宫跪伏直谏,而受杖责,削职罢官回到家乡,约卒於嘉靖六年,葬於嘉定城东北平羌乡。杨慎撰墓志铭。万历初(1573年)追赠为太常少卿。著有《颐山集》、《颐山诗话》、《易慵奏义草》和《游峨集》等。 (江文远)

史书记载

1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2):“安磐,字公石,嘉定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起士。正德时,历吏、兵二科给事中,乞假去。世宗践阼,起故官。帝手诏欲加兴献帝皇号,磐言:「兴,籓国也,不可加於帝号之上。献,諡法也,不可加于生存之母。本生、所後,势不俱尊。大义私恩,自有轻重。」会廷臣多力争,事得且止。”

2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2):“嘉靖元年,主事霍韬言,科道官亵服受诏,大不敬。磐偕同官论韬先以议礼得罪名教,恐言官发其奸,故摭拾细事,意在倾排。帝置不问。寻因事言:「先朝内外巨奸,若张忠、刘养、韦霦、魏彬、王琼、宁杲等,漏网得全要领。其货赂可以通神,未尝不夤缘觊复用。宜严察预防,天下事毋令若辈再坏。」帝纳其言,命锦衣官密访缉之。中官张钦家人李贤者,帝许任为锦衣指挥。磐极言不可,不听。锦衣千户张仪以附中官张锐黜革,御史杨百之忽为讼冤,言;「仪当宸濠逆谋时,首倡大义,劝锐却其馈遗。今锐以是免死,仪功不录,无以示报。」磐疏言:「百之憸邪,阳为仪游说,而阴与锐交关,为锐再起地。」百之情得,乃诬磐因请属不行,挟私行谤。吏部尚书乔宇等议黜百之,刑部谓情状未明,宜俱逮治。帝两宥之,夺百之俸三月,磐一月。……锦衣革职旗校王邦奇屡乞复职,磐言:「邦奇等在正德世,贪饕搏噬,有若虎狼。其捕奸盗也,或以一人而牵十馀人,或以一家而连数十家,锻炼狱词,付之司寇,谓之『铸铜板』。其缉妖言也,或用番役四出搜愚民诡异之书,或购奸僧潜行诱愚民弥勒之教,然後从而掩之,无有解脱,谓之『种妖言』。数十年内,死者填狱,生者冤号。今不追正其罪,使得保首领,亦已幸矣,尚敢肆然无忌,屡渎天听,何为者哉且陛下收已涣之人心,奠将危之国脉,实在登极一诏。若使此辈攘臂,一朝坏之,则奸人环立蜂起,堤防溃决,不知所纪极矣。宜严究治,绝祸源。」帝不能从。其後邦奇卒为大厉,如磐言。……帝驿召席书、桂萼等,磐请斥之以谢天下,且言:「今欲别立一庙於大内,是明知恭穆不可入太庙矣。夫孝宗既不得考,恭穆又不得入,是无考也。世岂有无考之太庙哉。此其说之自相矛盾者也。」不听。历兵科都给事中。以率众伏阙再受杖,除名为民。卒於家。”

3 《嘉定府志》“封荫”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3: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