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 |
释义 | 研究所简介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隶属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非盈利性学术研究机构,成立于2005年。研究所致力于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等方面以及从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对产业发展与产业文化进行研究。 研究所依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团队,在经济制度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组织和产业发展效率,产业文化和文化产业关系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关注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和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应用,通过研究成果的传播、推广和实践,为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学术指导、管理咨询和文化支持服务。 相关介绍宗旨 : 振兴产业文化,实现企业和谐; 推进产业发展,引领中国未来。 背景 : 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为北大校级研究机构,以产业与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有关当前经济和产业文化的调查、研究、管理咨询工作。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的创办传承了北大治学及学术研究的理念,并以此为出发点,将创新的学术观念以及前沿的发展动向引入产业与文化的发展体系中,为我国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历久弥新的活力。 意义 : 研究所依托北京大学的教育资源和中国未来预测智囊库的力量,聚集一批资深研究者,聚焦于我国产业与文化事业,以超前的学术理念和创新的观念为核心,将成为国内产业与文化研究的整合者和引领者。 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的成立将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同时,将前沿发展动向和学术观念注入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中,为产业与文化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科学管理体系,为我国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研究所也致力于促进国内外产业与文化的交流互动,保持我国产业与文化事业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开创现时代我国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的新纪元。 定位 : 1. 研究所既是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的分支机构,又是中国未来研究会有关未来学、产业与文化方面研究的支持基础和智囊库。研究所是由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和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培训中心共同合作组建的学术研究机构,双方将携手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中国未来研究会隶属于中国科协。著名专家学者钱学森、于光远、童大林、茅以升、汪道涵、聂壁初、于若木、李宝恒、蒋顺学、江泽宽等曾先后担任本会的顾问。 研究会凝聚和组织各领域、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和热心未来研究的各界人士,结合我国的现实和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进行预测咨询和决策分析,促进产业发展,编辑出版学术书刊和资料,开展未来研究的宣传普及工作,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学学科体系,致力于中国未来学和产业预测以及人才培养的发展。 3.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为北大校级研究机构,拥有以厉以宁教授为代表的学术造诣深厚的一大批专家学者,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当前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研究院秉承国家大力发展产业与文化经济的精神,依托北大雄厚的研究资源,为当前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4.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的成立,以“振兴产业文化,实现企业和谐; 推进产业发展,引领中国未来”为宗旨,进行产业与商业环境、产业文化、产业的未来与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活动,将为产业与文化结合提供数据和理论上的支持,并为突破现有产业与文化融合的瓶颈、激发产业与文化潜力,整合产业与文化资源、促进我国产业与文化走上更辉煌的发展贡献力量。 所长简介黄桂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产业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作经历: 1985年7月-1994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任教。 1997年7月-1999年7月,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9年7月至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任教。 2002年3月-2002年8月在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地域大学院讲学。 郭梓林1957年生于福建,1962年迁居江西,1974年上山下乡,1976年参军入伍,1979年退伍回城,1980年建筑工人,1982年大学读书,1985年担任国有企业团委书记,1989年担任国有企业总经理,1992年辞职下海合伙创办科瑞集团,现任科瑞集团副董事长,2005年受聘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常务副所长。 其他社会兼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华东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海淀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北京市海淀人民法院特邀商事调解员。 地图研究所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新楼228室(东侧是北京大学医院、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南侧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