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系统与自动化创新实验室 |
释义 | 一.实验室简介安徽大学电子信息系统与自动化创新实验室于2006年5月开始筹建,2010年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实验室,位于安徽大学磬苑校区北实验楼A518。实验室建立旨在探索并建立以提出课题和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生为主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主动地解决问题。 安徽大学充分发挥电子信息系统与自动化创新实验室的优势,分别建立以创新实验室为中心的电子设计大赛训练基地和机器人大赛训练基地。 实验室的创新不仅仅是实验方面的创新,而是多方面的创新,概括来说有三点创新: 1.观念创新 打破以往教学模式,创新地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学校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行创新性实验的机会,旨在通过少数带动多数,从而带动整个学院乃至整个工科学科的创新氛围。 2.制度创新 以学生助理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是实验室管理的一大特点。学生助理分为日常管理助理、材料管理助理和仪器管理及网络管理助理。每年的学生助理采用竞争上岗,学生助理自主管理,相互协作,成为一支具有团结创新特色的管理队伍。 3.过程创新 经过申请被批准立项的小组就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项目的探索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助理通过调查了解各组所遇到的技术问题、材料问题和仪器工具问题。然后助理们在一起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技术问题我们邀请相关老师过来讲课;材料问题我们网上订购或者亲自采购;仪器工具问题我们根据实际需求向设备处提出申请领取。 二.实验室组织结构和日常运作二.实验室组织结构和日常运作: 1. 电子信息系统与自动化创新实验室是一个对本科生研究小组完全开放的场所;是在学校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领导下,由相关指导教师指导本科学生自主选题、设计、制造。 2. 实验室制定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和程序,以保证项目平稳、顺利、有效持续的进行。 3. 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由选出来的学生助理负责。 4. 每个研究小组都有学校和学院提供的经费支持。 5. 创新实验室按照学生助理值日表按时开放。 三.实验室条件三.实验室条件: 1. 实验室面积:4个主实验室(1200平方米) 2. 现有设备和仪器:新购置仪器191台套;价值64.711万元 3. 转移旧仪器213台套。 4. 实验室设有自动视频监控管理和24路宽带装置。 5. 覆盖全面的创新活动技术和手段:数十套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20套通用电子测试系统、10套单片机开发系统、数套DSP开发系统、虚拟仪器和高精度测量仪器、PCB制板及SMT工艺手段。(见附件四) 6. 一批有实际经验和专业的教师(教授、副教授、博士等)直接参与指导研究小组的研究,构成多学科专业支撑的师资力量。 四.实验室项目的实施方向四.实验室项目的实施方向: 实验室建立旨在探索并建立以提出课题和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生为主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主动的解决问题。考虑到我们学校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实验室的项目实施方向分为基础项目研究和创新性项目研究。 基础项目研究:主要面向低年级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学到的专业知识较少,动手能力较差。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引导这部分学生从基础项目开始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重在培养低年级的动手能力,逐步激发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项目研究:主要面向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上一批成功结题的同学和经过电子设计和机器人大赛培训的同学可以申请创新性项目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五.实验室发展计划五.实验室发展计划: 伴随着两批创新项目的开展,实验室的发展正日益走向正轨。目前实验室日常管理井井有条,材料采购迅速、材料信息齐全,仪器设备齐全。机遇总是垂青与有准备的人,趁着实验室良好的发展势头,实验室特制定以下发展计划: l 实验室建立旨在探索并建立以提出课题和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生为主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主动的解决问题。 l 对申请项目的组实验室应该加以引导,并建立以基础理论、基础实践、考核为主环环相扣的培训机制。这个过程主要由实验室主任监督,学生助理负责。在这个过程的同时,我们对每组提出要求,根据每组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决定是否予以批准其项目。 l 实验室应严格要求各组按实验室制定的项目结题标准结题(见附件五)。实验室应组织相关人员对要结题的组进行答辩。对答辩通过的小组颁发相关荣誉证书。 l 实验室的学生助理选拔工作应抓好。电子信息系统与自动化创新实验室的学生助理首先应该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这是硬件条件。也是以后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其次要有敢于奉献、勇于吃苦的精神,有责任感。 l 创新应该在一定的基础上创新,建议对于初次申报创新项目的组根据实验室以前各组立项情况(历届申报的项目已放在网上),结合本组的实际动手能力选择合适的项目。提倡具有一定基础和专业能力的同学能够敢于突破,勇于探索,提出更高要求的项目。 l 实验室的发展应注重继往开来、承前启后。每届成功结题的组所有资料实验室均整理备案,以供下届同学参考。 l 实验室积极寻求产学研对外合作,承接项目,将创新项目与企业研发结合起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