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矮尖瓣芹 |
释义 | 基本内容种中文名:矮尖瓣芹 种拉丁名:Acronema chinense Wolff var. humile S.L.Liou et Shan 科中文名:伞形科 科拉丁名:Umbelliferae 属中文名:丝瓣芹属 属拉丁名:Acronema 国内分布:产青海治多。生于山间岩石缝隙湿润处,海拔4400米。模式标本采自青海治多. 海 拔:4400 命名来源:(植物分类学报)[] 中国植物志:55(2):124 类中文名:阿米芹族九棱类与真型类 类拉丁名:Ammineae-Novenjugatae 亚族中文名:葛缕子亚族 亚族拉丁名:Carinae 族中文名:阿米芹族 族拉丁名:Ammineae 亚科中文名:芹亚科 亚科拉丁名:APIOID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植株矮小,高5—7厘米,花序梗极短,长0.5—1.5厘米。果期9月。 产地分布:产青海治多。生于山间岩石缝隙湿润处,海拔4400米。模式标本采自青海治多. 参考文献:S.L.LiouetShan,植物分类学报18(2):200.1980. 本类概述:DrudeinEngl.U.Prantl,Nat.Pflanzenfam.3,8:177—197.1898;WolffinEngl.Pflanzenr.90(1V.228):17—25.1927.特征与阿米芹族异型类Ammineaeheteroclitae相同(见中国植物志五十五卷第一分册213页),但分生果棱槽中油管较明显,或除棱内维管束韧皮部两油管细小外,在成熟果内油管大部分都较显著,外果皮细胞内无草酸钙结晶簇。基部叶分裂,有叶鞘。 本属概述:Edgew.inTransect.Linn.Sec.London20:51.1851:Wolff;inEngl.-Pflanzenr.90(IV-228):320.1927;刘守炉、单人骅,植物分类学报18(2):194.1980.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根块状,极少呈胡萝卜状和串珠状。茎直立,有条纹,无毛。叶片轮廓通常呈阔三角形或阔卵形,三出式羽状分裂或1—3(—4)回羽状分裂;序托叶的末回裂片通常呈线形。复伞形花序,总苞片和小总苞片通常缺乏,很少存在;伞辐通常不等长;花两性或杂性;萼齿缺乏或存在;花瓣白色或紫红色,扁平,卵形以至卵状披针形,顶端丝状或尾尖状,少有短尖或钝;花丝短,花药卵圆形或近圆形;花柱基扁压或稍隆起,花柱短,直立或向外反折。果实卵形、阔卵形或卵状长圆形,两侧稍扁压,合生面缢缩,无毛,主棱5条,丝状,果皮薄;心皮柄顶端2裂或裂至基部;分生果横剖面近半圆形,胚乳腹面近平直,每棱槽内油管1—3,合生面油管2—4。本属约23种,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我国有18种、2变种,产西南各省。本属模式种:丝瓣芹Acronematellerum(Wall.)Edsew. 亚族概述:DrudeinEngl.U.Prantl,Nat.Pflanzenfam.3,8:183.1898.果实的主棱纤细,分生果的合生面狭小。(1)阿米芹族异型类Ammincac-hctcroclitacDrudeDrudeinEngl.Uprantl,Pflanzenfam.3.8:178.1898.叶全缘,有叶鞘或有叶柄。油管在每棱槽内1至多数,棱内油管通常1,大或小,有时无。外果皮光滑或很少被有各类突出物,在显微镜下棱间组织内可见有草酸钙结晶体,在合生面通常很少结成小簇。全世界约8属,我国仅有1属:柴胡属BupleurumL. 本族概述:KochGen.Umbell.114.1824;DrudeinEngl.U.Prantl,Nat.Pflanzenfam.3,8:178.1898.花两性,通常组成复伞形花序。果实通常卵形至长圆状圆筒形,很少近圆形,顶端钝或尖锐,但绝不成喙,分生果的横剖面近圆形至近五角状圆形,主棱通常明显,线形至有翅,彼此几乎相等;极少背棱3条相等,侧棱2条有翅;油管每棱槽内1至多数,在果实成熟后通常不显,很少缺乏;棱内油管通常无,有时有1,大或小;外果皮光滑或较少被有各种形式的突起物;胚乳腹面平直以至稍凹。 亚科概述:DrudeinEngl.U.Prantl,Nat.Pflanzenfam.3,8:145.1898.果实的内果皮由柔软的薄膜细胞所组成,不含结晶体,有时表皮下层组织有厚壁纤维细胞;花柱位于花柱基之上;油管在幼嫩果实中处于棱槽内,然后以各种形式分散出现。我国约有90属,分属于6族。 本科概述: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很少是矮小的灌木(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根通常直生,肉质而粗,有时为圆锥形或有分枝自根颈斜出,很少根成束、圆柱形或棒形。茎直立或匍匐上升,通常圆形,稍有棱和槽,或有钝棱,空心或有髓。叶互生,叶片通常分裂或多裂,1回掌状分裂或1—4回羽状分裂的复叶,或1—2回三出式羽状分裂的复叶,很少为单叶,叶柄的基部有叶鞘,通常无托叶,稀为膜质。花小,两性或杂性,成顶生或腋生的复伞形花序或单伞形花序,很少为头状花序,伞形花序的基部有总苞片,全缘;齿裂、很少羽状分裂,小伞形花序的基部有小总苞片,全缘或很少羽状分裂,花萼与子房贴生,萼齿5或无,花瓣5,在花蕾时呈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基部窄狭,有时成爪或内卷成小囊,顶端钝圆或有内折的小舌片或顶端延长如细线;雄蕊5,与花瓣互生。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一个倒悬的胚珠,顶部有盘状或短圆锥状的花柱基;花柱2,直立或外曲,柱头头状。果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干果,通常裂成两个分生果,很少不裂,呈卵形、圆心形、长圆形至椭圆形,果实由2个背面或侧面扁压的心皮合成,成熟时2心皮从合生面分离,每个心皮有1纤细的心皮柄和果柄相连而倒悬其上,因此2个分生果又称双悬果,心皮柄顶端分裂或裂至基部,心皮的外面有5条主棱(1条背棱,2条中棱,2条侧棱),外果皮表面平滑或有毛、皮刺、瘤状突起,棱和棱之间有沟槽,有时槽处发展为次棱,而主棱不发育,很少全部主棱和次棱(共9条)都同样发育,中果皮层内的棱槽内和合生面通常有纵走的油管1至多数。胚乳软骨质,胚乳的腹面有平直、凸出或凹入的,胚小。全世界约200余属,2500种,广布于全球温热带。我国约90余属。本科植物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一定的作用,其中不少种类,可做药材、蔬菜、香料、农药等用。在药用方面如著名中药材当归、川芎、白芷、前胡、防风、柴胡、独活、藁本、明党参、羌活、北沙参等,这些种类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国内外对伞形科植物的研究极为重视,并发现有些化学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对治疗冠心病、肿瘤、白斑病等,获得初步的疗效和成果;各地民间将多种伞形科植物用于防治疾病,也相当广泛。在蔬菜食用方面,常见栽培的有芫荽、芹菜、水芹、胡萝卜等,此外供做香料调料用的有茴香、莳萝等,供农药用的有毒芹、刺果芹、毒参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