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依美格节 |
释义 | 阿依美格节由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于2007年成功申报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每年初春时节、彝历“史诺”日举行,以驱邪避祸和祈福安康为主要内容,流传于大小凉山彝族民间的祭祀性节日庆典活动。每项活动儿童都可以参与,又有彝族儿童节的美称。 中文名:阿依美格节 民族:彝族 地区:大小凉山彝族地区 荣誉: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简介阿依美格节已由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于2007年成功申报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是一项在初春时节、彝历“史诺”日举行,以驱邪避祸和祈福安康为主要内容,流传于大小凉山彝族民间的祭祀性节日庆典活动。 节日环节阿依美格分为“美格”、“尔”、“者普果”三个环节。举办阿依美格节,不仅预示着来年的春耕春播即将开始,而且可以培养小孩从小养成战胜邪恶、战胜困难意志,形成崇尚真善美,鞭策假恶丑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可以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展示“阿依美格”独特的文化魅力,打造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 家家户户起个大早,全家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忙着准备醪糟、炒玉米、炒黄豆,用竹竿、玉米壳、玉米糊制作长矛,用竹子、绳索制作弓和箭。每家家庭主妇端上装有醪糟和炒玉米、炒黄豆的盆盆、碗碗和竹筛,带领肩扛长矛、手持弓箭的小孩浩浩荡荡从四面八方赶到指定地点。到达现场,人们相互问候、相互祝福、相互品尝甜美的醪糟,分食香脆可口的炒豆、炒玉米,意为来年不生疮害病,日子像醪糟一样甜甜美美。无论是生人还是熟人,大家谈风笑风,其乐融融。 美格:儿童出征捣魔窟儿童出征捣魔窟前,由成年男子用蒿枝搭建蒿棚,内置蕨草,代表魔窟,由毕摩扎一草偶代表恶魔置于房上,并找一民间成年男子艺人作恶魔的代言人;儿童方整装待发,并选一位德高望重的妇女作主帅;由毕摩任魔界与人间的信使作谈判。恶魔祸害人间,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今天,人间的子子孙孙拿起了武器,准备为未来的幸福而战,请毕摩告知恶魔。恶魔说,他现在已投降,把房屋财产留给你们,到自己该去的地方去了,保证以后不再危害人间,给人们以平安幸福! 随后,魔方代言人将草偶取走放置于西方。怒目圆瞪的孩子们于是举矛冲进魔窟,将魔窟烧毁、捣毁,有的向魔窟逃跑的方向拉弓射箭,“杀——杀——杀!”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在熊熊的火光中,孩子们露出了胜利的微笑。长矛与弓箭由成年男子抱绕人群三周后置于西方水果树旁。 尔:分享祈福品尔是参加的儿童和家长按户自筹资金,购买猪、牛、羊等牲畜作祭品,由毕摩作法祈福后分食。当天,邓家坝的村民们准备的是一头大肥猪。几位壮汉将肥猪拉起绕人群三圈后。“尔”仪式正式开始。由毕摩作祈福祷告后,将猪杀死,割下猪嘴和猪尾巴置于竹竿顶,插于西方大路口。肉宰碎后,按户数分堆分配,回到家里各自洗净煮食。尔胜(祭品)是药,吃了就会平安幸福,如果家里有人在外工作或就学,都要从邮局邮寄或特意留着让其品尝。 者普果:驱魔狂欢火把夜“者普”是彝族民间传说中祸害人畜和庄稼的妖魔,将其赶走,当地便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当天傍晚,同时请三个术尼(端公)在山上作法,举行驱赶妖魔活动,术尼先用猪和鸡作法,围火堆敲羊皮鼓,将妖魔引出。随后,术尼首当其冲,跑在前面,边敲羊皮鼓边追赶妖魔;全村男女老少打着火把紧跟其后,边燃放烟花和鞭炮,边幺吼进行驱逐。家家户户房前屋旁都烧起火堆或插上火把,大炮鞭炮,以示避邪。 同时三支队伍分别三个地方往河谷赶,鞭炮声、烟花声、幺吼声持续不断,长长的火龙照亮了半山坡,对河两岸的火龙交相辉映,五颜六色的烟花映红了灿烂的夜空。当三支队伍在场镇汇聚时,已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 当追赶至河谷地带,术尼又作法诅咒妖魔,将妖魔草偶抛入河中,让其涛涛大水将它冲向远方。者普果活动不仅是驱赶妖魔,而且也是少男少女们约会见面、谈情说爱的大好时机,群众参与度很高,其场面可以与大凉山彝族火把节相媲美,具有群众性、神秘性、观赏性、健康性和娱乐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