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帝内经》疗疾方法:精神疗法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黄帝内经》疗疾方法:精神疗法 作 者:齐南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8月1日 ISBN: 9787513200585 开本: 16开 定价: 23.00元 内容简介这是中医学的第一经典,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中后期面世,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医药学发展之滥觞。《黄帝内经》囊括了中医药学养生、防病、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的全部内容,一经出世便成为古人学习中医药学的必读之书。历代医家在研读《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证经验不断充实中医药学理论,由此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齐南,1953年4月出生,女,医学硕士。1981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后更名为中医科学院),师从全国著名老中医方药中等人。现为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组教授、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委员。 图书目录第一章 “精神”解密 第一节 寻觅“精神疗法”产生的源头 第二节 “神”到底是指什么 一、含有多层意思的“神” 二、生命离不开神 第三节 人类独有的精神活动——神魂魄意志 一、心神——指现代大脑的功能 二、“灵魂”从何而来 三、“体魄”之称的由来 四、“意”与“意向 五、“志”与“志向 第四节 人类的情感、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 一、最良好的情感——“喜” 二、最坏的情绪——“怒” 三、不安与担心——“忧” 四、思想高度集中——“思” 五、灾难来临时的情感——“悲” 六、畏惧害怕的心理——“恐” 七、毫无防备的反应——“惊” 第五节 人格特征简析 第六节 神志与人的五脏 一、五脏——神魂魄意志的家园 二、喜怒悲(忧)思恐(惊)反映五脏的状态 第七节 人格与体质 第二章 情志过极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第一节 情志过极直接伤害五脏 一、首先伤害五脏的气 二、继而伤害五脏的神 第二节 五脏失调也会导致精神异常 一、以心病最为常见 二、以肝病最为关键 第三章 精神情志刺激最容易引发的疾病 第一节 惊悸、怔忡 一、惊悸、怔忡的概念 二、惊悸、怔忡的形成原因 三、惊悸、怔忡的诊断与鉴别 第二节 失眠、多梦 一、失眠、多梦的表现 二、正常睡眠好处多 三、睡眠现象的产生机理 四、睡眠时做梦的原因 第三节 健忘 一、健忘就是好忘事 二、健忘产生的原因 第四节 眩晕 一、眩晕的表现 二、中医对眩晕的认识 三、眩晕与肝脏的关系密切 第五节 脱营、失精 一、脱营、失精所指的意思 二、脱营、失精的形成背景 三、脱营、失精的表现 四、脱营、失精需综合调治 第六节 郁证 一、郁证的概念 二、肝气郁结最易导致郁证 三、郁证与当今的抑郁症 第七节 中风 一、中风发病急骤 二、中风的形成 三、注意中风发病前的预兆 第八节 痫证 一、痫证就是癫痫 二、痫证产生的先、后天因素 三、痫证发作时的表现 第九节 癫狂 一、精神失常而发癫狂 二、癫狂发病的原因、机理和表现 三、癫与狂是有区别的 第十节 疼痛 一、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二、疼痛的产生机制 三、疼痛的表现纷繁多样 四、疼痛越来越被医学界所重视 第十一节 痿证 一、痿证就是肢体痿弱不用 二、痿证的发生机理 三、痿证的发病与肺关系密切 第十二节 消渴 一、消渴的表现 二、饮食肥甘、刚强易怒易生消渴 第十三节 积聚 一、积聚可见腹中包块 二、外感寒邪、内伤忧怒而生积聚 三、积聚的病症与区别 四、积聚似肿瘤 第四章 谈谈精神疗法的运用 第一节 精神疗法可防病 第二节 精神疗法可治病 一、精神疗法中的“整体观念” 二、精神疗法中的“辨证论治” 第五章 以调摄精神来预防疾病 第一节 怡神——保持愉快心情 第二节 少欲——减少各种欲念 第三节 中和——节制情志变化 …… 第六章 以精神疗法来治疗疾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