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僰人养猴 |
释义 | 僰(bo,读二声),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以及滇东一带。 《僰人养猴》是元末明初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及诗人刘伯温所作的一篇小品文,收录于《郁离子 ·卷七》。 《僰人养猴》原文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妬②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③,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④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⑤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螘⑥集,见物则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明·刘基(字伯温) 《郁离子 ·卷七》 ①僰,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以及滇东一带。 ②妬,同“妒” ③伫,站立起来看 ④佁然,静止貌 ⑤褫,剥去衣服 ⑥螘,“蚁”的异体 《僰人养猴》释义僰族人(善于)调教猴子,给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节拍(默契)。四川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忌他们,为自己不如他们而羞耻,想着用什么方法破坏它们,就在袖子里放了茅栗子前往。宴席开张猴子们出来(表演),众人都站起来专心观看,左右的猴子舞蹈跳得都很合节拍。四川的儿童故着无意地挥袖丢出茅栗,将它们丢到地上。猴子(见了)扯掉衣服上前争抢,酒壶也撞倒了桌案也掀翻了。僰族人(怎么)呵斥也不能制止,非常沮丧。 郁离子说:“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吗?” 《僰人养猴》启示意义《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僰人养猴》是《郁离子》中众多文章中的一篇。在这篇文章中,刘伯温由猴子联想到军队,对刚建立的明王朝的军队建设不能不说是一个警示。 人类进化至今,长途漫漫,眼下已是高度文明之一族。我们讲体面,知荣耻,冠冕堂皇,循规蹈矩。然而,一旦名利横前,便不乏“猴性”大作者,什么公心民意、党纪国法,什么道德修养、礼仪廉耻,统统去了九霄云外。是与猴何异?悲哉! 当今之世,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更有荣耻观点鲜明,吾辈必当竭尽心力维护践行,做到“茅栗”面前不动声色,惟以大局在先,公心为重。或曰,何以做到?答曰:两条。一曰自我修养,提升素质;二曰严厉规矩,强化惩治。惟此而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