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
释义 | 《北方的冬天是冬天》是我国近代著名才子、诗人徐志摩于1923年1月22日创作的一首近体诗,最早发表于1923年1月28日的《努力周报》上,题材为写景诗,主要描绘北国之冬的自然柔性之美。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创作时间:1923年1月22日 作者:徐志摩 作品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徐志摩 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满眼黄沙漠漠的地与天: 赤膊的树枝,硬搅着北风先—— 一队队敢死的健儿,傲立在战阵前! 不留半片残青,没有一丝粘恋, 只拼着精光的筋骨;凝敛着生命的精液, 耐,耐三冬的霜鞭与雪拳与风剑, 直耐到春阳征服了消杀与枯寂与凶惨, 直耐到春阳打开了生命的牢监,放出一瓣的树头鲜! 直耐到忍耐的奋斗功效见,健儿克敌回家酣笑颜! 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满眼黄沙茫茫的地与天; 田里一只困顿的黄牛, 西天边画出几线的悲鸣雁。 作品赏析此诗作于1923年1月22日,发表于1923年1月28日《努力周报》第39期,1923年6月1日又刊于《时事新报·学灯》。 徐志摩的这首诗前四行和最后四行相对吟,描绘的是冬天的景致:相对静态的赤膊的树,与略带动感的困顿的牛和悲鸣的雁。然而诗的中间六行是全诗的精神所在:无畏霜鞭、雪拳、风剑,“直耐到”、“直耐到”、“直耐到”,体现了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 朱光潜在《诗论》中曾就中国的自然诗和西方的自然诗在诗的情趣上做过对比:中国的以委婉、微妙简隽胜;西方的以直率、深刻铺陈胜。 徐志摩的这首《北方的冬天是冬天》则既具有西方自然诗的刚性美,又有中国自然诗的柔性美。徐志摩在诗中将冬天的霜、雪和风极富诗意地比作鞭、拳和剑,呈现给读者描写冬天景色的诗的意境。 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回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30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11月19日在济南附近因飞机失事身亡。 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