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道区 |
释义 | 区域概况北道区位于甘肃东南部,秦岭北麓,黄河中游,是甘肃省用天水市的东大门,地处陕、甘、川之要冲。全区总面积3452平方公里,57.52万人口,分布着11个民族。全区设11镇、11乡、4个街道办事处,有476个行政村。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72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14678万元 历史沿革北道区历史源远流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渭河和藉河孕育着这片神奇的土地,早在6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人文始祖伏羲在这里画八卦、建书契、制礼仪、教佃渔,肇启了古老的东方文明。春秋秦武公(公元前688年)始设置 县,秦统一后,改名为上 ,这是我国有史可考的最早设置的县制行政单位,至今已有2691年的历史。自这里始置 县以来,历代王朝都很重视这块“风水宝地”,在境内置县设道,制州建厅,突显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视之为陇右重地。汉朝设置望垣县、罕县、绵诸道;魏晋后为上 县;唐、宋、元属成纪县;明、清归秦州;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设县,定名天水县。 地理位置1949年8月天水县解放后,县城(今秦城区)析置为天水市,县城以外农村为天水县。天水市、天水县俱隶属甘肃省天水专区。1958年12月,天水县并入天水市。1961年12月,县、市分设,天水县县治临时设在今秦城区,1962年7月迁至北道埠。1984年9月天水市辖区扩大,境内中部5乡(马跑泉、社棠、二十里铺、甘泉、麦积)及北道镇组建北道区,其余仍为天水县。区、县均隶属天水市(时天水市由原县级市升副地级市,辖秦城区、北道区及天水县)。1985年4月,北道区撤销,属地仍归天水县。1985年7月,天水撤地建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原天水县,设立北道区。 天水市北道区位于甘肃省及天水市的东南部,东接陕西省宝鸡市,南邻秦城区、两当县、徽县,西靠甘谷县,北连清水县、秦安县。地处东经105°25′~106°43′,北纬34°06′~34°48′之间,东西长123公里,南北最宽处50公里,最窄处不足5公里,全区总面积3452平方公里。 北道属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从南向北依次减少。年均日照2090小时,每天平均5.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7%,日照地域间差别大,北部山区较多,东南部林区较少。太阳辐射总量在2395~2703MJ/M2,全年无霜期170多天。 北道地跨长江、黄河流域,以秦岭为分水岭,岭北为黄河支流渭河水系,流域面积2180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2.6%。渭河在境内长181公里,较大支流有藉河、葫芦河、牛头河、东柯河、东岔河等。岭南为长江支流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37.4%。嘉陵江水系在境内主要支流有红崖河、花庙河和白家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