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报 |
释义 | 简介报bào 86五笔:rb 【释义】①告诉;通知:报告|报信|报案。②回答;回报:报以热烈的掌声|报恩|报酬。③传递消息的文件或信号:电报|海报。④报纸;刊物:报社|书报|青年报。 【报偿】 #bàocháng 报答和补偿:索取报偿。 〖例句〗学雷锋小组每周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谁也不是为了获得什么报偿。 【报告】 #bàogào ①把事情或意见正式告诉上级或群众:向大会报告。②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上级或群众所做的正式陈述:请先进代表作报告。 〖例句〗开学典礼,校长首先作了半个小时的报告。 【报复】 #bàofù 对曾经批评和损害过自己的人有意识地进行回击:打击报复|报复情绪。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报 <动>(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楮??))”。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辟报故不穷审。――东汉·班固《汉书·胡建传》 报囚。――《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 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 又 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 又如:报囚(判决囚犯);报当(判罪) 报答,报酬 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欲略上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报本(报答;回报);报称(报答恩德);报命(报答恩情;执行命 报 bào①<古>断狱;判决罪人:~而罪之。(《韩非子·五蠹》) ②告诉:~信。 ③回答:~以微笑。 ④报答,用实际行动表示感谢:~国。 ⑤报复:~仇。 ⑥报应:一~一还一~。 ⑦报纸:日~、周~。 ⑧某些刊物:画~、学~。 ⑨用文字报道消息或发表意见的某些东西:喜~、黑板~。 ⑩电报:发~机。 【报偿】报答和补偿。 【报仇雪恨】采取行动来打击仇人,解除怨恨。雪:洗除。 【报酬】因使用别人的人力、物力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物:一心工作,不计~。 【报告文学】记叙性散文中通讯、特写等体裁的总称。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及时地反映当时的事件,带有新闻性、政治性和 文学性的特点。 【报捷】报告好消息。 【报警】向治安机关报告危急情况或向有关方面或人发出紧急信号:~器。 【报警系统】发生危险情况时报警的装置系统。通常是开环控制系统,由报警探测器和指示器两个部分组成。如电子报警系统等。 【报人】<港台>新闻工作者。 【报丧】把某人去世的消息通知死者的亲友。 【报喜不报忧】只汇报成绩而不说缺点和问题。 【报晓】用声音告诉人天亮了:金鸡~。 【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尽力。~祖国。 【报应】佛教用语。原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后来专指种恶因得恶果:做坏事迟早会得到~的。 报fù1.急速。2.往,去。 <报> 在古代,兄,叔死后,弟弟或者侄儿可以娶寡嫂或者婶母,叫做“报” 是古代婚姻“收继制”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庶母,叫做“蒸”,两者合称收继制,也叫转房制 这种婚姻制度主要盛行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当时是符合道德规范的,此外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保存 文言实词①报告,告诉 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鸿门宴》 似报主知 《组织》 ②回答,答复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报复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过秦论》 ④报答,酬谢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苏武传》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陈情表》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秦晋崤之战》 ⑤报效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滕王阁序》 6通“赴”,到……去 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汉语三画导航【三画导航】158 报bào/一级字/扌部/左右结构/7画 【笔画顺序】一亅/ 乛丨乛乀 【汉英翻译】 Newspaper;Recompense;Report;Revenge;to announce;to inform 1.[名]报纸,以宣传介绍国内外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散页定期出版物:订了两份~|日~|晚~|登~|见~|~社。 2.[名]指特定的刊物:画~|学~。 3.[名]指某些用文字传达消息或发表意见的文件、信号等:海~|喜~。 4.[名]特指电报:发~|~务员。 5.[动]按律定罪向上级报告。 6.[动]告诉;告知:通风~信|~告|~警|~到|~账|申~。 7.[动]特指向上级报告:材料已经~市政府|把统计表~上来。 8.[动]答复:~友人书|{fig}~以热烈的掌声。 9.[动]答谢;回报:投桃~李|尽忠~国|~恩|~效|~答|~酬。 10.[动]报复,对曾经使自己不利的人进行回击:睚眦必~|~仇|~冤。 1【报案】bào àn (动)向公安或司法机关报告违反法律或危害社会治安的事件。 【报本反始】bào běn fǎn shǐ 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出处〗《礼记·效特牲》:“唯社丘乘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 2【报表】bào biǎo (名)向上级报告情况的表格。 3【报冰公事】bào bīng gōng shì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 4【报酬】bào chou (名)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实物。 5【报单】bào dān ①(名)运货报税的单据。②(名)旧时向得官、升官的人家送的喜报。也叫报条。 6【报道】bào dào ① 基本义:(动)通过报刊、广播等把新闻告诉群众。②(名)用书面或广播形式发表的新闻稿。也说报导(bào dǎo)。 7【报到】bào dào (动)向组织报告自己已经来到。 8【报废】bào fèi (动)设备、器物等因不能继续使用或不合格而作废。 9【报复】bào fu (动)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10【报告】bào gào ① 基本义:(动)把事情或意见正式告诉上级或群众。②(名)对上级或群众所做的正式陈述。 11【报告文学】bào gào wén xué (名)文学体裁,散文中的一类,是通讯、速写等的统称。 12【报国】bào guó (动)为国尽力,报效国家。 13【报捷】bào jié (动)报告胜利的消息。 14【报警】bào jǐng (动)向治安机关报告危急情况或向有关方面发出紧急信号。 15【报刊】bào kān (名)报纸和杂志的总称。 16【报李投桃】bào lǐ tóu táo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17【报幕】bào mù (动)文艺演出时在每个节目演出之前向观众报告节目名称、作者和演员姓名,有时简单介绍节目内容和演出情况。 18【报请】bào qǐng (动)用书面报告请示。 19【报失】bào shī (动)向治安机关或有关部门、人员报告丢失财物,以便查找。 20【报童】bào tóng (名)在街头卖报的儿童。 21【报头】bào tóu (名)报纸第一版、壁报、黑板报等上头标报名、期数等的部分。 22【报务】bào wù (名)拍发和抄收电报的业务。 23【报销】bào xiāo ①(动)把领用款项或收支账目开列清单;报告上级核销。②(动)把用坏作废的物件报告销账。③(动)从现有的人或物中除掉(多含诙谐意)。 24【报晓】bào xiǎo (动)用声音使人知道天亮了。 25【报效】bào xiào (动)为报答对方的恩情而为对方尽力。 26【报效万一】bào xiào wàn yī 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效力。指恩德极大,只给以微不足道的报答。〖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 27【报应】bào yìng (动)佛教用语,原指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来专指种恶因得恶果。 28【报应不爽】bào yìng bù shuǎng 报应:佛家语,指因果报应;爽:差失。做恶者必得恶报,从来没有差错的。〖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四回:“男男女女,人千人万,那一个不说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29【报章】bào zhāng (名)报纸(总称)。 30【报纸】bào zhǐ ①(名)基本义:以新闻为主要内容的定期出版物;一般指日报。②(名)纸张的一种;用来印报或一般书刊。也叫白报纸或新闻纸。 报道/报导/报到的区别 报导bàodǎo的“导”旧读dào,“报导”和“报道bàodào”同音,意义完全相同。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确定“导”统读dǎo,才出现二者读音的分化。词义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或指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报道bàodào” 为推荐形式。“报到”,动词,指向组织报告自己已经来到,如“新生入学报到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