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宝鸡县人民剧团
释义

宝鸡县人民剧团是秦腔剧团,兼演眉户、关中道情、端公腔、歌剧。最初是宝鸡专区地方国营剧团,后变更为县办民间职业剧团,属于集体性质。建国初期,以原“新民社”戏箱为基础,招聘了李新纪等三十多名演职人员,招收学员十三名,于1949年9月15日成立“宝鸡县新声剧团”。

简介

焦世雄任团长,张屏轩、冯兴忠先后任副团长,成立团委会。下设组教、剧务、总务三股。基层组织分老演员组、男演员组、女演员组、音乐组、舞美组、服务组。1952年,宝鸡县新声剧团由宝鸡专区接管,更名“宝鸡专区新声剧团”,团址迁往宝鸡市“河声剧院” (今宝鸡剧院)。1953年7月,由陕西省文教厅定为国营剧团,后更名“宝鸡专区人民剧团”第一团。1954年4月专区撤销,更名“宝鸡新声剧团”改供给制为薪金制。1956年3月,由宝鸡市人民委员会代管。1958年冬,宝鸡撤县并市,成立“宝鸡市戏曲剧院”,“宝鸡新声剧团”更名“宝鸡市戏曲剧院一团”。翌年8月,“宝鸡市戏曲剧院”撤销,该团复更名“宝鸡市秦腔一团”。1961年8月,宝鸡县置恢复,“宝鸡市秦腔一团”划归宝鸡县领导,更名“宝鸡县人民剧团”,团址由宝鸡迁往虢镇。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剧团更名“红色造反文工团”。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宝鸡县人民剧团”正式恢复。至1982年底,由程文祥任支部书记,李存有、刘发民、张积善先后任团长。

代表作

1956年该团以《卧薪尝胆》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获演出一等奖,导演三等奖,音乐演奏三等奖,舞美设计二等奖,创作管理奖;李新纪获演员一等奖,师凤琴获演员二等奖,夏筱兰获演员三等奖。1958年排演的创作剧目《人民公社好》参加了西北五省区会演。1960年排演的《白衣战士到山林》、《嘉兴府》参加了陕西省青年演员会演,并获艺术教育集体奖。高爱琴(工小旦)、李存有(工小生)、庞忍奇(工武生)、李新筱(工武生)获青年演员奖。剧团主要活动于宝鸡地区各县和咸阳地区西部,另在甘肃省平凉、庆阳地区经常演出。

演出传统剧目有:《白玉楼挂画》、《大闹天宫》、《天河配》、《义和团》、《玉梅绦》、《乔老爷上轿》、《美人换马》、《法门寺》、《戚继光斩子》、《双诗帕》、《比翼鸟》、《花田错》、《光复台湾》、《玉镜台》、《四进士》、《貂蝉》、《薛刚反唐》、《探阴山》、《梁山伯与祝英台》、《状元媒》、《双明珠》等一百余本;现代剧有《穷人恨》、《中秋之夜》、《一罐银元》、《第一个浪头》、《血泪仇》、《三世仇》、《向阳川》、《海岛女民兵》等五十多本。其中眉户剧有:《张古董借妻》、《两颗铃》、《粮食》、《送货路上》等十多本。关中道情剧有:《嫁妆镰刀》、《春催桃红》、《划线》等;瑞公戏有《吹鼓手招亲》等。创作剧目有:《反恶霸》、《唐太宗》、《人民公社好》、《白衣战士到山村》、《狭谷激浪》、《壁垒森严》、《核桃树下》、《卖辣椒》、《新风曲》、《两亲家》、《三请老公公》等二十余出。导演先后有:吴惠民、高新岳、王振国。教练有:孟志杰、王文士、王新虎。1958年,曾聘京剧教练郭金元、刘英华任武打和旦角教练。

宝鸡县撤县改名陈仓区后,该团又恢复“宝鸡新声剧团”的旧名称。

演员

主要演员有:李新纪、师凤琴、高新岳、王振国、曹海棠、夏筱兰、高爱琴、李存有、庞任奇、李新筱、王新虎、张积善、刘兰萍、张全会、高秀娥、王文仕、杨广民、贾笃昌、张耀民、高玉琴、李扶中、李朝霞等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30:07